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固态电池时代还未到来 | 耗时 36 ms

:日产汽车计划5年投资2万亿日元用于加速汽车气化

11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全球汽车气化加速,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计划在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约合176亿美元),加速其汽车产品线的气化和技术创新的速度。

2021-12-01

比亚迪全在重庆生产 即将装车试验

近日,有消息爆出比亚迪全新研发的在重庆生产即将装车试验,该项目由欧阳明高院士牵头,另有三位院士顾问一同参与了比亚迪全的研发工作,标准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它相比液有哪些不同呢?

2022-11-24

成新风口 汽车企业扎堆入场

但有专家指出,有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包括工作的高温、解液的耐久性,以及制造上的困难等。

2021-11-22

赣锋锂官宣新突破 半迎发展新机遇!

其生产的第一采用三元正极,柔性解质以及石墨负极,能量密度达235-280Wh/kg,第二同样采用三元正极,能量密度超350Wh/kg,循环寿命接近400次。

2023-02-20

Natrion推出柔性解质膜 可用于生产全

作为下一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者,美国Natrion公司推出一种高性能、灵活耐用的解质薄膜,可用于生产全(ASSB)。

2021-07-13

GS汤浅开发新型硅极制造

GS汤浅表示,这种极具前途的硅金属极可以用于开发,为动汽车提供三倍能源。现在需要进一步改善该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计划在2025年在动汽车中大规模使用硅金属极。

2019-11-21

头部格局尚化 动力领域硝烟四起

宁德腹背受敌12月7日,华自科技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精实机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收宁德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通知子邮件,合计中标约5.3亿元人民币锂生产设备项目。

2020-12-14

小米联手华为进军

据了解,卫蓝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主营业务为混合解质锂离子和全研发与生产。

2021-11-29

围攻宁德 动力暗战升级

现阶段,无论是三元锂是磷酸铁锂,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很难再实现较大突破。钠离子、半甚至燃料或在不久的将集体爆发。

2023-02-24

谁能“”定

新能源汽车动力的安全与能量密度极限仍在往前进。近日,动力“一哥”宁德再迈出一大步:第一钠离子。炙手可热的“锂”,迎了新对手“钠”,“”正在为薄发而厚积。

2021-08-05

本田新社长首秀:2040年100%纯化 加快开发

2021-04-26 11:08:32 凤凰网为了确保EV的高度商品竞争力,作为实现大容量、低成本化的新一,本田正在独立开展全研究,本年度将开始生产技术验证。

2021-07-08

宁德加速扩张产能以稳地位 行业竞争加剧

此外,宁德与吉利汽车控股的浙江吉润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芯、模组及包研发、制造及销售。宁德出资5.1亿元,占比51%。

2019-05-08

新能源汽车渐成趋势 丰田、宝马等车企积极布局市场

这意味着有望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是以体材料替现有锂离子中使用的液体成分,解质的厚度仅3~4微米,非常轻薄,不仅减小了体积,也降低了重量。

2020-07-20

15个问题读懂钠离子的现状和

锂能源材料国内非常少,主要靠进口,的成本越越高。钠资源是锂资源的1000倍,从成本看,比锂矿多。但是钠离子的技术不成熟,目前主要工作是在实验室。按资源优势,是最有可能成为替锂的资源。

2021-11-19

能量密度/成本/安全都比不上现有,大众投资的QuantumScape恐应用难

先说结论:QuantumScape的科学研究非常出色;但是他们的体积小且经验证——尚iWatch的大小,并且从在实验室外进行过测试;与相关的重大风险尚克服;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宣称的性能

2021-01-19

美国扩大储能大规模生产 技术将朝多方向发展

2020-12-15 09:25:01 微锂导读:美国开发商Solid Power已开始在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工厂试生产锂金属全

2020-12-15

续航问题备受诟病多年,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拯救者”吗?

关于技术发展,肖成伟当进一步表示:“想要达350Wh/kg的技术路线规划目标,可能需要寄希望于新一锂离子或者,但是目前这两类动力都没有产业化应用的阶段。”

2021-01-18

“液阳光”可替化石能源

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不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能生产“液阳光”,可替化石能源。

2021-07-09

宁德两大杀手级新品正式了!

2月7日消息,在投资互动平台,宁德就外界关心的话题做了最新回应。其中,宁德表示,麒麟预计将于2023年一季度量产。

2023-02-20

动力陷入“阵痛期”:博弈加剧 终局

3 下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循环寿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是动力技术创新的终极方向,而作为终极方向的具象化产物,被寄予厚望。

2023-05-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