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定第三批柳州市“人才飞地”的通知柳科通〔2025〕9号各有关单位:为落实《柳州市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集聚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柳发〔2022〕7号)文件精神,我局出台相关政策并组织开展了第三批研发机构类柳州市
、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地热所所长王小清、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郭晓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副教授魏庆芃、南京市建筑设计院暖通总工张建忠分别就2023世界地热大会、地热供暖商业推广模式、地源热泵在南方地区的应用与展望
官煜说,“研究可再生能源应用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项目围绕国家整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清爽度夏,以开发地热清洁能源、助力能源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为目的。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工作的通知
起步区建设管理部住房和城乡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都市阳台片区是起步区布局分布式能源的示范区,当前该片区内的创新中心等多栋建筑均采用地源热泵进行供热、制冷,经过两年来的运行,其供热、制冷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前不久,“地热能资讯”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河北辛集煤改地源热泵1.6亿元大单中标企业名单”的消息,项目采购内容为辛集市2020年农村电代煤地源热泵供货、安装及售后等服务,该项目共8个标段,地源热泵提供清洁供暖的居民用户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廷山,《地源热泵》杂志主编、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理事长方肇洪,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国家能源局地热能源标准委会首席专家赵丰年
2019-06-18 09:06:41 新京报 作者: 吴婷婷 近日,大兴机场地源热泵工程1号能源站启用,实现为大兴机场热源中心和空防安保中心供冷,标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多能互补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启动供冷运行
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地热地质调查与评价;地热换热系统;机房供热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系统调试、质量验收及运行维护等章节。
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北京冬季供暖中的比例,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她认为地热供热技术发展要有创新观念,因地制宜推动“地热+”实践,才能更好的助力首都清洁供热。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各地区根据地热资源特点和当地用能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开展干热岩开发利用试验。
2019年11月29日,《地源热泵》记者随郑克棪教授等嘉宾领导参观灵山寺村温室浅层地热能供暖示范工程项目现场据介绍,该项目是陕西省首个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地源热泵项目。
日前,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和从业者围绕地源热泵产业发展,探索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投资经营模式,探讨地热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有序发展。
同时,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据介绍,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项目是长三角地区单体最大的地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是全国首批、安徽首个以地源热泵为主,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的多能互补型区域能源项目。
地热能技术应用重在“因地制宜”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地热能开发应用在政府及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日前,中国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开拓者方肇洪教授向《地源热泵》杂志介绍了近年来地源热泵行业发展的心得体会及当前行业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地源热泵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推动力量。
座谈会上,市长张壮介绍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柯梅介绍自治区支持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