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四川水电外送突破1万 | 耗时 30 ms

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西藏富裕40亿度

2020-09-28 08:46:29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江宁 谢莉蓉 董庆芳 朱毅然  中新网青海海晏9月27日 27日,“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西藏富裕

2020-09-28

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工程累计2500亿千瓦时

2019-08-07 13:57:55 新华网世界首条±660千伏压等级直流输工程——宁东至山东直流输工程是由国家网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2500亿千瓦时

2019-08-07

“疆”十年 规模增长32倍

2019年9月,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工程投运,“疆”第通道建成,“疆”能力达到2500千瓦,对优化中国能源资源配置和节能减排起到重要作用。

2020-11-04

“柳江智造”畅行海市场

带平稳匀速运行,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熟练操作。经过焊接、自动检测等多个环节后,在一条机生产线的末端,只见一台机械臂“拿起”包装纸盒套,准确无误地套在组装好的空调机上。

2020年新疆“疆”、发量、装机容量看点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量225.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7%。

2021-02-09

哈郑直流输工程累计2000亿千瓦时

2020-07-14 07:50:24 中国新闻网乌鲁木齐7月10日,国网新疆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直流)建成投运以来,累计2000

2020-07-14

支持山西国家基地建设

建议国家在通道建设、在建力项目投产等方面配套性地给予山西相应支持。

2021-03-10

104亿千瓦时 “疆”创新高

2020-08-03 08:18:42 经济日报   作者: 耿丹丹  新疆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数据显示,7月份“疆量达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6%,其中新能源

2020-08-03

湘西南源群通道改造完成

湘西南500千伏源群出卡口难题得到解决,预计可释放40千瓦装机容量,有助于缓解今年迎峰度冬期间湖南网的供压力。

2020-12-02

2019年晋近千亿千瓦时 实现省间交易多项

2020-01-21 10:55:20 中国煤炭资源网据山西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山西省量完成99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网对网500亿千瓦时,达到518.4亿千瓦时

2020-01-21

青海:“三驾马车”加速清洁能源

据国网青海省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青海新能源发总装机容量达到1609千瓦,占全省发总装机50.48%,成为国内首个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的省份。

2020-05-20

新能源发助力晋规模创新高

2019-07-16 09:22:34 缆网从国网山西省力公司获悉,今年以来,能源大省山西不断加强通道建设,促进新能源消纳,晋规模再创新高。

2019-07-16

山西力创新高

记者日前从国网山西省力公司了解到,为保障首都北京等地安全可靠用,山西力最大达到998千瓦,较去年同期最大增加18千瓦,创山西网夏季的历史新高。

2019-07-31

“绿色”疆超770亿千瓦时

2020-04-26 08:17:46 中国煤炭资源网据新疆日报消息,新疆从2010年实现“疆”以来,已累计、光伏发等“绿色”力超过770亿千瓦时,助力全国能源优化配置

2020-04-26

扩能提效

2020-07-27 08:08:10 经济日报   作者: 耿丹丹  7月24日,世界最高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工程输功率由600

2020-07-27

“疆”总规模越来越大

新能源累计逾600亿千瓦时2019-08-13 07:59:36 经济日报   作者: 杜刚 张啸诚   截至今年7月,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富集的新疆,累计新能源

2019-08-13

山西利用新能源发扩大晋规模

2019-07-17 08:04:10 经济参考报   作者: 梁晓飞  记者日前从国网山西省力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山西不断加强通道建设,促进新能源消纳,晋规模再创新高

2019-07-17

全球首条清洁能源特高压通道启动

王国栋 摄7月15日,世界首条以输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工程启动

2020-07-20

宁夏打捆“风光火” 走出能源转型新路子

宁夏贯彻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先后建成投运至山东、浙江两条“大动脉”,在全力保障宁夏力可靠供应的同时,将力打包至十几个省份。

2023-01-31

千亿度!新疆新能源助全国节能减排

”输通道,10余年来累计向全国20省区市输新能源1000亿度,相当于少燃烧3200吨标煤,助力我国碳排放目标实现。

2021-03-2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