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可抵188亿吨标准煤 | 耗时 35 ms

工信部:疫情防控期间乘用车企业双积分提交时限延期

在企业入考核方面,工信部表示,对已申请进入现场入的企业,根据情况给予时间延期,不必提交补充资料,确保企业相关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原定2020年2月的现场审核项目,原则上全部暂缓实施。

2020-02-25

电新使命:助力再生能源消纳

以发电为主的经营发展理念需要转变,当今电企业的使命不再是发更多的电量,而是如何更好地调峰,让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少弃风弃光,使电力系统更多地消纳再生能源。

2019-10-18

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投产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百万

实证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600兆瓦,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650亩,总投资约32亿元。

2022-10-31

降电价、建市场的为与不

I.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在讨论如何实现降电价之前,有必要来回顾总结一下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和电力市场改革成功的

2019-04-26

法国官方公布了44GW的再生能源发展目

该战略的目是到2023年实现20.1吉瓦的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到2028年实现44吉瓦的能力。

2020-04-24

财政部回应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欠费问题

就提高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解决补贴拖欠,财政部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减税降费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暂不具备通过提高基金征收来解决缺口的时机和条件。

2020-10-16

​我国再生能源投资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

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

2020-09-27

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将冲击日本新电项目

这份报告列出了日本正在规划、开发或建设的21个新电项目,它们的综合发电量达11吉瓦。该报告还警告说,如果日本政府认真对待全新脱碳目,其中一些项目能注定要提前关闭,并成为搁浅资产。

2019-10-12

全面迈向再生能源,为何要扩建电网?

65%的目,并考虑到德国逐步退建议新增了2038年的无情景。

2020-01-09

“蓝能”贵 “蓝海”

无独有偶,2020年也是我国《海洋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的最后一年。按照目,我国海洋再生能源装备将实现从“能发电”向“稳定发电”转变,海洋能开发利用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2020-04-29

新能源持续发展模式变革

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积极参与“改电”市场交易。利用现有外送电通道,通过风火打捆等方式,扩大新能源外输电占比。随着一系列有效举措的实施,全省新能源持续发展呈现出强劲态势。

2019-10-21

刘为:由锦上添花变为不或缺 储能发展趋势预判

2020-02-17 09:14:42 北极星电力网“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储能的角色将从锦上添花,变为不或缺的关键技术。”

2020-02-25

3400亿千瓦时!三峡集团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居世界第一

1月14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2021年三峡集团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3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居世界第一。据测算,34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替代约1亿,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

2022-01-14

未来5年日本能再建22座燃电厂

2020-06-24 08:46:12 电缆网据《经济学人》报道,日本政府已批在未来5年内新建22座燃电厂的计划。

2020-06-24

2020年中国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

2021-03-30 10:50:54 中国新闻网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表示,2020年,我国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

2021-03-30

华南地区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已超欧美

其中指出,中国(大陆地区,下同)能源消费连续10年世界第一,南方五省区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已超欧美。《中国能源供需报告》显示,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位。

2019-12-17

化工在“碳中和”历程中不或缺

大量分析表明,若依照常规思路和现有技术体系及水平,我国“碳中和”目很难如期实现,唯有通过广泛而深刻的产业和技术变革,切实谋划才有能实现。

2021-08-23

赵皖平:每年产生9亿农林废弃物 用于替代化石资源

2019-03-26 08:35:37 澎湃新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9亿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如果以这些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以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的同时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

2019-03-26

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数据采集与

  既关注效率与增长,也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天然属性,其本质就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双碳”目下,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节能降碳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

2022-11-1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