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又是三元锂电池 | 耗时 26 ms

工信部发布1-3月行业运行情况,离子同比增长8.2%

2019-08-13 11:09:25 央视网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19年1—3月行业运行情况如下:一、生产情况2019年1—3月,全国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离子产量27.7亿只

2019-08-13

光伏发展带动智利储能系统崛起

那么在智利,储能系统的未来会怎样的呢?智利在可再生能源和碳中和方面有着雄心壮志。2017年末,总统候选人(现任国家首)皮涅拉在竞选活动中承诺,要用100%的清洁能源为国家网供

2019-09-10

比亚迪“亚洲都”大动作

图片来源:宜春日报社协议显示,比亚迪拟在宜春投资285亿建设年产30GWh动力和年产10万吨级碳酸及陶瓷土(含)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2022年,比亚迪销量持续创新高。

2022-08-18

日本开发出一款高能量密度

日本汤浅公司与关西大学合作开发出一款轻型,其质量能量密度可达现有的近两倍。

2021-11-19

从宁德时代的技术研判看材料发展方向

其中,在化学材料体系中,项延火介绍了宁德时代在磷酸铁、中镍、高镍、无钴,以及更为长远的全固态金属空气等材料体系的研发方向。

2021-02-01

动力梯次利用产业链尚未形成

研究发现,退役磷酸铁动力的安全性和循环性优于

2019-08-23

有机太阳能:效率17.22%

2020-03-18 09:57:51 中国科学杂志社近年来,策略在提高有机太阳能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潜力,成为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0-03-19

比亚迪正式供货特斯拉,超20万台/年?

动知家消息,2月12日,网络上多组消息显示,比亚迪将正式供货特斯拉刀片。“特斯拉已经正式给弗迪下了20.4万台/年的刀片(型号C112F)采购订单,量产时间今年3月份。

2022-02-14

价下跌还“天价锁矿”,宁德时代意欲何为?

同时,宁德时代将受让斯诺威100%股权,对应5075万出资额。市场方面,2022年价较为“疯狂”的一年,级碳酸价格一度超过60万/吨,说“疯狂”不为过。

2023-03-21

高密度赋能 动飞机可续航两小时

理论上,在给定大小和重量的中,可以比多容纳五倍的量。另外,由于硫一种廉价且丰富的原材料,所以这种比目前的要便宜很多。

2020-09-21

2021年新能源行业“牛”转乾坤可期

2021-03-03 08:00:17 生意社2021年新能源行业“牛”转乾坤可期。的火热就不用多说了,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储能领域。

2021-03-03

海外动力产业链掀停产潮 我国出口受冲击

特斯拉/松下、LG化学、星SDI等多家工厂陷入停工状态,大众、宝马、戴姆勒、沃尔沃、日产、福特等多家车企也不断传来停产消息。同时,受外围市场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出口业务也受到一定冲击。

2020-03-27

化学储能:谁主角

在储能产业链中,公司和储能系统公司成为最受关注的企业,2018年融资金额TOP5的储能企业中,3家公司,2家为储能系统公司。

2019-04-12

探秘刀片超级工厂:动力路线或将生变

这个似乎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近日却因为一个关于“和磷酸铁技术之争”的热门话题,重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2020-06-05

“疯狂的碳酸”再登场!价格重回50万

今年4月,碳酸在50万/吨这一高位震荡了近一个月后开始回落,失守这一关口。此后,碳酸价格便持续小幅度下降,维持在42万/左右。

2022-06-27

香港理大研发“织物” 更小更薄

2019-05-27 14:00:05 中国新闻网据香港《明报》网站报道,近年流行的穿戴式子产品,如发热外套及鞋垫均需要使用,但质地硬,会令使用者感觉不舒服。

2019-05-28

九家车企决战动力

对于丰田来说,与松下合资成立动力公司,意味着此前所掌握的技术终于有了商业化的用武之地。自2008年开始,丰田就在研究动力技术,目前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与固态技术。

2020-06-12

氢氧化跌跌不休 国外厂商却锁天齐业大量产能

如今,氢氧化和碳酸的价差已拉近到1万/吨,几乎只剩下成本价差。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NCM811的产量较少,但氢氧化供应量较多导致。

2019-09-26

工信部:8月全国离子产量17.9亿只

2020-10-10 11:02:57 工信部一、生产情况2020年1-8月,全国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离子产量105.3亿只,同比增长4.2%;铅酸蓄产量13862.0万千伏安时,

2020-10-12

储能“闹荒”背后 折射新能源的热与冷

“在动车赚钱的背景下,制造商们更愿意把产品供给下游主机厂,追求利润最大化。”储能短缺背后随着政策的明朗,今年储能领域强势崛起。

2022-10-2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