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厨余垃圾 | 耗时 13 ms

分类也要重视清运环节

2020-05-18 07:42:52 经济日报当前,不少地方在积极倡导分类,有的地方以立法的方式予以推进,其目的就是通过分类减少环境污染,让变废为宝,让资源循环利用。

2020-05-18

焚烧:废墟上的荆棘之花

然而,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呈“围城”之势的,正在让人牵挂担忧。一边“围城”,一边“无地可埋”,因高度节约用地且更加环保的焚烧,在夹缝中阔步前来。

2019-06-25

“绿色”诞生:巴尔的摩将填埋转变为可再生能源!

2020-09-02 10:47:20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巴尔的摩县在当地的填埋场启动一个绿色项目,致力于将分解产生的气体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将居民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壮举。

2020-09-04

海南省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3万千瓦 今年前7月发电量同比增长19.26%

海口发电厂发电部经理张为德表示,该发电厂发电实现了全额上网,日上网电量最高可达100万千瓦时。

2020-08-31

知识:处理方法有几种?

2019-04-26 14:52:11 河北欧美环境工程处理方法  解决问题的目标是将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2019-04-26

重庆:60吨工业"变废为宝"

夏天多雨时节,趁场无人管理,附近建筑工地将大量生活和工业固体堆积于此,没有分类堆放,也未加处理,逐渐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山。

2021-12-08

上海生活管理条例实施 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

2019-07-02 09:32:05 新华社   作者: 杜康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

2019-07-02

填埋场或将成为部署电池储能项目的新场所

Ryan说:“现在看来,在填埋场上部署太阳能发电场似乎是一种例行公事,但开始在填埋场部署储能系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2020-06-02

分类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接下来,全国各地将陆续开启分类的大幕。分类是环保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速堆积,以至于每一座城市几乎都被围困。

2019-08-13

掘金焚烧发电千亿市场

在网民调侃之时,处于分类产业链末端的一个千亿级市场已在悄然生长。从以前“闻色变”,到现在项目遍地开花,焚烧发电项目的审批、上马呈现加快趋势。另一方面,焚烧发电厂的监管也戴上了“紧箍”。

2020-01-07

探秘嘉善焚烧发电厂

2019-07-29 09:37:57 凤凰网浙江综合   作者: 刘建成  每天的生活去哪儿了?焚烧厂的排放达标了吗?会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2019-07-29

东南亚拒做发达国家“场”

先后多批次退回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装有废品的集装箱,用实际行动表态,不愿充当发达国家的“场”。

2019-08-12

变成了放错地方的资源

2019-08-08 15:28:21 青海新闻网“太不可思议了,再生柴油、碳黑、炭、再生炭炭球……这些生物柴油、有机肥都是从餐饮、植物、废旧轮胎中产出来的可用资源。”

2019-08-08

破解大件处理难题 四川成都“5+1”城区首个大件处置厂投运

为破解大件处理难题,成都武侯区引进专业大件破碎生产线、联合城管部门、街道、社区设置大件专门收运流程,不仅填补了大件后端处理的空白,更打通了前端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2021-05-13

唐山全面启动生活分类

2019-12-13 15:10:40 河北日报   作者: 王育民 林爽  12月6日,《唐山市生活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经唐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唐山市生活分类工作全面启动

2019-12-13

分类打开千亿元市场空间

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分类。

2019-06-27

日本普及分类的实践与启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暴发了“东京战争”,起因是处理程序定为东京各区焚烧可燃烧,不可燃烧统一运到南部填海。

2019-07-11

生活分类制度拟入固废法

2019-12-24 09:45:34 新京报对比一审稿,二审稿细化了有关生活分类的相关规定,明确提出省区市可以对生活分类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2019-12-24

分类强制时代”如何落地?

为此,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分类违法行为查处规定》(以下简称《查处规定》)、《〈上海市生活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下简称《裁量基准》)两份文件,对执法细则进行了明确。

2019-11-15

推进分类 有力度也有温度

这里的“桶”直接嵌在墙壁里,名叫“管道井”,是建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上海高层居民楼中的一种常见结构。居民出门,打开管道井盖,扔进去的就会“坐滑梯”,溜至底楼后部的箱房。

2019-07-1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