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博鳌之声 | 耗时 13 ms

预期反转,风暴下的光伏大变局

而就在隆基股份降价后的第三天,中环股份也随宣布下调硅片价格,下降0.52-0.72元/片,降幅为6.04%-12.48%。

2021-12-07

宏光MINIEV奇趣潮创旅抢眼

5月29日至6月1日,首款柳产新能源敞篷车宏光MINIEV CABRIO首次亮相南宁方特东盟神话,开启“宏光MINIEV 方特东盟潮创旅”,吸引了一众粉丝与游客打卡互动。

新型储能要走市场化

为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逐步成为重中重。

2023-05-06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核电总经理王明弹:核能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空间【两会音】

疫情开始初,国家电投尽全力与地方政府联防联控,把疫情防控这一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2020-05-28

西部储能路如何走?

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为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平台,与协同的储能产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2022-12-13

固态电池产业化路多艰

技术和成本等难题待攻克虽然从技术和性能方面来看,固态电池都极有可能成为三元电池后电动汽车的主流选择,但从目前进展来看,由于其产业化条件仍未成熟,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2020-04-27

“电力天路”是通往小康的“幸福路”

该跨越工程是全线路重要节点项目,主跨越塔高于江面500米,单基塔重150吨,跨越距离1259米,跨越高度、跨越距离和塔重均为全线最。

2020-06-17

23个储能项目

该项目位于巴里坤县三塘湖区域,将建设135万千瓦光伏、15万千瓦光热及配套220千伏升压汇集站等,总投资82亿元,计划明年年底投产发电,投产发电后每年可向电网输送30亿度的清洁电能。

2022-12-13

垃圾分类应持以恒循序渐进

从上海一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不仅初步实现了分类,更重要的是基本上纠正了人们长期形成的对垃圾一扔了的不良习惯,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2019-08-13

让“电力天路”开启资源配置

我们知道,"电力天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工程平均海拔4500米,途经三江源、可可西里以及羌塘等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一,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

2019-05-22

Drax电厂运营2:铁路系统

在Drax电厂建设及铁路国有化前,Drax村有两条不同的铁路线贯穿其间:东北铁路(NER)塞尔比至古尔线,赫尔和巴恩斯利铁路的唐卡斯特至赫尔线。

2020-07-07

二三线隔膜企业“背水战”

据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继江西通瑞、苏州捷力后,恩捷股份还有意将东航光电纳入麾下。这也是恩捷股份在占领湿法隔膜市场的基础上,往干法隔膜市场延伸的重要举措。

2019-09-16

白城的领跑路:从“风光”到氢能

白城两期领跑的经验白城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当地“光照充足,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800~3000小时间,年辐射值在5040

2019-10-10

可再生能源的2020:过渡

解决上述问题是保障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落地实施消纳保障机制、持续推进降低成本、完善市场监测和竞价机制、做好平价和竞价项目建设等既是切入点,也是2020年这一“收官年”的主要任务,以实现从

2020-03-20

亿华通寻路:“氢”能火,何以燎原?

它和雄韬股份、国鸿氢能、重塑科技等企业一样,诞生于国内密集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前,在赛道中的含金量相对较高。

2023-03-23

塔式光热发电创新技术选择

根据定日镜抗风荷及强度要求,单组定日镜的面积最好在 20 至 50 平 米内选择。2、提高定日镜热发射率,减少热吸收率。

2020-11-12

印度桥:2024年印度光伏装机量将达82GW

在《2024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中,印度桥指出了影响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轨迹的三个主要变量,包括政策支持、电力需求增长和火电厂负荷因子(PLF)。

2020-03-02

一家光伏玻璃企业的长跑

十余年前,凭借独家镀膜技术撬开由外企垄断的光伏镀膜玻璃的国产化门;十余年后,亚玛顿高频获得青睐,背后是时代机遇更是技术的沉淀。突围“减反增透”光伏玻璃,2020至今光伏行业的绝对热门词汇一。

2021-07-20

太阳能“照亮”电动汽车前进

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除光年汽车公司外,包括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等在内的一些企业也在开始或接近于生产这种汽车。有业内人士认为,太阳能汽车可能会撼动电动汽车的地位。

2022-08-16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碳中和”主旋律一,五大趋势分析

“碳中和”成全球共识,电动车为主旋律一中、欧、美是碳排放最大经济体,三者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合计占比达 52%。

2021-03-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