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博郡汽车 | 耗时 16 ms

2020年新能源展望:迈向平价的起点

平价的起点,转折的开端2019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分化初现端倪:中美新能源增长放缓,而欧洲在碳排政策与WLTP标准施行后增长进入快道,并驱动德系乃至全球企加速电动规划。

2019-11-20

固态电池装上市!

中工网消息,2月7日,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在固态动力领域获新突破,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2023年上市。

2023-02-20

2019补贴新政落地一个月:部分新能源型“涨价减配”

上海某新能源4S店销售人员告诉陈宇,6月25日之前,购还可以享受补贴3.3万元,但是现在补贴新政策开始实行,补贴减少了2.3万元。

2019-07-25

特斯拉自造电池,会对国内新能源造成压力吗?

线下、+能源的服务闭环。

2020-02-25

工业稳、网费降、新能源看好 工信部回应热点

新能源如何发展?23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呈现几个特点。

2019-04-24

品牌向年轻化更新 宏光MINIEV带动柳产营销模式创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9月2日,上通用五菱、完美日记开展跨界时尚活动,同时见证宏光MINIEV上市一周年销量突破37万辆的好成绩。品牌与美妆品牌合作并不稀奇。

拓宽“芯”路 保障生产 自治区工信厅为我市企排忧解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为积极开展芯片国产化工作,解决芯片卡脖子难题,近日,自治区工信厅相继邀请北京核芯达科技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等企业到柳调研芯片国产化工作。

新能源零售销量环比下降3.2% ,但头部企销量仍创新高

另外,7月新能源国内零售渗透率14.8%,1-7月渗透率10.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我国定下的2025年新能源销售量达到销售总量的20%的目标或将提前得到完成。

2021-08-11

新能源比亚迪探讨电池合作的可能性

1月15日,北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表示,最近比亚迪新推出的刀片电池产品颇受关注,也让比亚迪会否以电池供应商的身份与企同行展开更多合作受到关注。实际上,为谋求更长远发展,北新能源正在多方合作。

2020-01-17

新版规划勾勒新能源15年图景 氢燃料技术锁定为重点

没有补贴后的新能源路在何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2019-12-05

青岛氢能集卡在QQCT实景测试运行

2019-10-23 08:13:31 青岛港10月2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参与研发、测试的3台氢能源集卡正式投入实景测试运营,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成为氢能源集卡运行应用的码头

2019-10-23

我国首批进口氢燃料电池在大连港发运

该批氢燃料电池共计140辆,为丰田旗下的第二代MIRAI氢燃料电池,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工作。

2021-11-17

柳州市鑫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招聘岗位:数控工  3人薪资:2500-6000元/月(学徒期间按月薪发放根据表现工资,独立操作后实行计件工资。)

2021-08-05

销量你追我赶竞争激烈:造新势力开启赴港二次上市潮

国内造新势力7月销量数据日前出炉,理想以超过8000台的成绩首次超越蔚来,升至头把交椅。而就在这一销量公布两天后,理想启动赴港上市消息传出,此番销量看涨也成为了上市前最好的造势之举。

2021-08-04

出口步伐稳健 销量逆势上扬——关注柳产拓展和布局海外市场

8月6日,上通用五菱海外产销年累突破5万台/套,其中全球宝骏530出口突破2万辆。新冠肺炎疫情中,柳产未停下开疆拓土的步伐。

劳斯莱斯电动计划2030年前推出:堪称最贵新能源

2020-09-24 08:19:41 快科技   作者: 陈驰  曾经一度搁置的劳斯莱斯豪华电动计划近来再迎新消息。

2020-09-24

新能源销售火爆 北向资金增持产业链多家龙头

2020-12-02 08:41:32 金融界网站小鹏披露11月交付成绩:总交付量4224台,同比增长342%,创年内新高。

2020-12-02

多家企“弃用”NCM 811三元锂电池 安全或为最大因素

近日,业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消息称,“因广新能源Aion S电池组存在问题,厂家将进行升级处理,免费更换整电池组”。

2020-09-07

打破时空界限的“实验室”——在上通用五菱“中中外”合资二十周年之际掠影(三)

14日,上通用五菱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何逸波向笔者介绍,自8月广西新能源实验室揭牌以来,一批科研项目加速推进。

去年1.5%,今年13%,合资企正在吞噬中国新能源市场!

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在国内燃油市场份额仅为42%。根据中协7月数据,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在下降,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40%。在新能源乘用市场,却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态势。

2019-09-10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