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南方开启高温模式 | 耗时 34 ms

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序幕

“目前我国生物天然气项目规不足1亿立米,要完成规划目标必须实现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2019-12-24

锚定氢能产业 能源革命中的“四川行动”

12月4日,2020中国(四川)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峰论坛暨《车用氢能蓝皮书(2020)》发布会在成都召

2020-12-08

特斯拉中国光伏储能市场、首个光储项目年内将建成投运

15日,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管委会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特斯拉6MW光伏储能项目赫然在列,将于2020年建成投运,标志着特斯拉正中国光伏储能业务

2020-06-05

抢抓利好机遇 助力国货热销 ——聚焦《推动大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案》上篇:以旧换新促消费

自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案》(以下简称《行动案》)以来,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纷纷铆足干劲,出台配套政策和案,促进产品销售。

华能与中核签战略协议:在海昌江核电项目建设展合作

根据协议,双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海昌江核电项目建设、核电新厂址发和技术服务等展合作。

2019-09-27

非国家电力公司三个月内二度大规限电

日,非国家电力公司突然宣布,始执行四级限电令。

2020-03-12

我市展二○二一年“质量月”活动护航地产业质量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近日,2021年柳州市“质量月”活动在位于鱼峰区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内动,并举行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质量发展技术知识培训会,充分发挥柳州螺蛳粉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平台作用,

广西电网日供电量达4.92亿千瓦时创新

2019-08-14 16:30:35 人民网受连日影响,8月12日,广西电网日供电量年内第5次、本月第2次创新,达到4.92亿千瓦时,平均负荷2050.99万千瓦,最负荷2328万千瓦

2019-08-14

三江举行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竣工仪竣工16个项目 总投资40多亿元

日报消息(通讯员龚普康、杨胥杰)6月3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2020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竣工仪在浔江大桥岸举行,要求相关单位与部门以此次集中竣工仪为契机,凝心聚力建项目,主动出击引项目,不断催生三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风电、光伏发电量提升

2020-05-18 14:32:20 海日报近期,海连续多日出现天气,白沙、海口等多市县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2020-05-18

用电创新 浙江杭州全社会负荷破1500万千瓦

2019-07-23 09:38:00 浙江新闻上周杭州结束梅雨季后,正“桑拿天”

2019-07-23

轻资产迎战“去补贴” 协鑫新能源荣获“光伏应用奖”

2019-06-04 11:28:48 中国能源网6月3日,SNEC2019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论坛在上海盛大幕。

2019-06-04

四川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

2019-08-14 10:30:24 四川农村日报8月12日,四川“炎”值爆表,市州各地预警频发。

2019-08-14

国网华北电网负荷达23340万千瓦 创历史新

2019-07-26 17:01:44 国家电网报7月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出现湿天气,华北电网负荷持续攀升。

2019-07-26

电网公司首建智能传感器创新链

2021-03-10 09:15:06 电网报为加快推进建设广东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力争5年内建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近日,广州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1-03-10

山东济:力争“十四五”末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还组织展了系列基础工作,如编制完善年度室气体清单,夯实达峰数据支撑基础;展济市碳达峰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碳达峰实施路径;广泛展业务培训,不断强化能力提升。

2021-04-18

态大型产业峰论坛举办

  日前,“多态大型产业峰论坛”在京举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多态大型的产业机遇和未来发展。

2023-06-06

浙江省州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单位GDP能耗水平居全省前列

2021-08-23 15:21:21 州日报   作者: 夏晶莹  8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

2021-08-23

重庆持续“烧” 电力负荷创新

2019-08-20 09:35:59 新华社   作者: 记者刘潺  19日,持续“烧”的重庆多个区县最冲上40℃,使当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达到2064.6万千瓦

2019-08-20
全力以“复” 力争<em>高</em>效爬坡——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复工复产见闻

全力以“复” 力争效爬坡——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复工复产见闻

在各面的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物料、人员、疫情等影响复工投产,争取对海外市场、客户的损失和影响最小化。”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