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升级发展 | 耗时 27 ms

挺起“产业脊梁” 书写“答卷” 广西第二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布 柳州总量保持第一

龙头企业在同行业中具有号召力和示范作用,链主企业则担负着带动当地相关产业聚集壮大的责任。

【已失效】关于征集2024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项目的通知

自治区科技厅关于征集2024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项目的通知桂科〔2024〕56号各有关单位:根据《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23〕

增添“含绿量” 提“含金量” 广西绿色制造名单公布 柳州上榜绿色工厂最多

我市一家整车企业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推动绿色制造。瑞浦赛克入选广西绿色工厂。

东风康明斯动机有限公司柳州项目签约 强强联合促汽车产业加速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东风康明斯动机有限公司柳州项目签约暨柳州公司揭牌仪式在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举行。

赋能智能网联产业创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近日,自治区大数据局主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广西分赛决赛举行。

柳州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大会召开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昨日,柳州市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大会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转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

柳钢两款E高强度船用钢通过中国船社认证 能扛住零下40℃低温环境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实习生文希蕾)6月14日,记者从柳钢集团获悉,能扛住零下40℃低温环境的柳钢两款E高强度船用钢,已通过中国船社认证。

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的通知

国家改革委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的通知 改外资规〔2024〕1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委:

《广西数字经济评估报告(2024年)》出炉 柳州工业数字化表现获肯定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昨日,记者从市大数据局获悉,自治区信息中心(自治区大数据研究院)新近布《广西数字经济评估报告(2024年)》,对广西数字经济进行全息式、多维度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有关事项的通知

支持数据中心集群与新能源基地协同建设,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与能源、水资源协调。加强本地数据中心规划,合理布局区域性枢纽节点,逐步提智能算力占比。鼓励企业算力云服务,探索建设全国或区域服务平台。

企业生产忙 产业

未来,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拓产品领域,提高产能。

关于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2024〕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

《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量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广西,推进科创飞地高质量建设和,提各类优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等5部门联合制定印了《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量的指导意见

以项目驱动创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10月1日,市科技局新布的《“十四五”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五版)》(以下简称《申报指南》(第五版))正式启用。

广西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 通过降费率、稳岗位、提技能等,全力促保民生

今报南宁讯(记者罗琦)5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该厅与自治区财政厅、广西税务局联合印《关于做好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降费率、稳岗位、提技能等一揽子组合式政策

向上的车轮 ——柳州汽车产业观察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副总经理何逸波说,他们已具备针对不同国家的排放法规要求开技术研的能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建设制造强市

谭丕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州时明确要求我们“在推动产业优化上继续下功夫”。

以服务消费为抓手 为扩大内需增动力——解读《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题:以服务消费为抓手 为扩大内需增动力——解读《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的意见》新华社记者 谢希瑶国务院日前印《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的意见》,进一步释放以服务消费为抓手

深耕工业沃土 推进媒体融合 为全市高质量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耕柳州工业沃土,推进媒体融合,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指南(试行)》政策解读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性政策引导,仍需提高现代供应链创新理念认识,完善标准制度体系建设等,以适应高质量需要。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