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十连涨,硅料飙至13 | 耗时 22 ms

首次跌破20万,为何坩埚利润更高了?

对于产业链而言,高纯石英砂紧缺程度持续加剧,价格持续上,且顶部难测,降价后,头部片以及坩埚企业,仍是今年光伏产业链最大受益方。

2023-04-25

一长假 本周下周光伏产业链价格平稳

主要取市场上最常成交的“众数”资作为均价(并非加权平均值)、但每周根据市场氛围略有微调。价格本周依旧僵持,部分企业的价格小幅变化。

2019-09-26

第三个年产10万吨企业即将诞生

此举将会让特变电工成为第三个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企业。

2021-07-16

央视调查:光伏价格为何一年翻一番?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价格一路上,当前的价格同比去年已经翻了一倍,比去年底更是上了近50%。如今单晶用均价达到每公斤135元,多晶为每公斤74元。

2021-07-16

半年爆赚120亿,龙头通威为何那么强?

最近光伏比较大的事情,跟龙头通威有关。第一个事情,是通威披露半年业绩预增公告,前6个月净利润预计达到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321.48%,股价当天停。

2022-07-20

成本32,售价92,暴利的

2020-11-27 10:56:12 光伏资讯11月23日,光伏行业多晶制造商大全新能源发布了2020年第3季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3季度平均现金成本为4.88美元/公斤,3季度平均售价为

2020-11-27

碳酸锂一年暴4倍,锂材价格狂,电池厂大呼“没钱赚”

据了解,电池级碳酸锂近一年内价格幅约为420%。“上游材得太凶了。”

2022-01-11

组件最高报2.02元/瓦,冲280元

其中,受到价影响,标段一、二540/545双面组件报价均价为1.954元/W,最高报价2.02元/W。

2022-06-27

碳中和万亿赛道 ,颗粒打开光伏材新蓝海

保利协鑫已在光伏材领域精耕细作15年,对颗粒技术的打磨有10年之久。作为光伏材龙头企业,曾占据全球太阳能级片1/3的市场份额,持续引领光伏产业科技降本之路。

2021-07-16

美国发明新材 有望替代

2019-08-02 13:57:36 中穆青网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和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同事们发现了基于钯的材的新特性,这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2019-08-02

多晶价格再

9月1日,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最新价格。多晶价格实现四!

2021-09-02

太空新型电池问世 :使用、充电更快、更轻便

2020-09-15 13:31:50 中关村在线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更轻便、充电速度更快的电池,可为宇航服甚火星探测器供电,也可装配于卫星上。

2020-09-15

价格疯,隆基、天合、晶科、上机数控深度“联姻”杀入

2021-03-02 07:58:28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随着全球装机预期高,2021年开年光伏原材价格继续走高。其中,上周单晶现货价格97元/kg,创2020年以来价格新高。

2021-03-02

2022年中国业大会: 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段德炳表示,我国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发展仍有堵点、痛点亟需解决:一是我国工业环节仍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2023-01-30

价格跌破150元/kg,非一线组件成交价1.6元/瓦,2023年光伏产业链持续博弈

1月4日,业分会发布最新成交价格,单晶复投、致密、菜花市场最低价已来到14.5~15万元/吨,市场均价则来到17.8~17.3万元/吨。

2023-01-30

供应200GW,终端需求170GW,为何仍供不应求?

2021年4月份以来,光伏上游制造端每月都在上演片、电池片、组件轮番价的固定戏码。

2021-08-26

光伏双巨头市值“大跃进”:短期缺口带动产业链提价

根据业分会数据口径,多晶在7月22日迎来第四次提价,成交均价上6.81 万元/吨,环比幅8.6%。

2020-07-29

锂电池订单量暴360%!产能拉满仍供不应求,原价格

从今年初今,镍的现货价格继去年大后,又出现一波快速上,今年幅已超过15%。旺盛的需求,是镍价大的推手,这一趋势能否延续?

2022-02-28

关注| 风力发电量不足 英国电价

2020-09-29 09:55:31 南方电网报近期电力系统数据显示,9月15日18时16分英国电价升达到540.22英镑/兆瓦时(约人民币4.31元/千瓦时),并一直保持在530英镑/兆瓦时和

2020-09-29

《新材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解读

新材作为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多涉及续性化学或物理变化,实验室阶段的技术参数放大产业化规模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迫切需要通过中试找到适合参数,实现“人机法环测”全方位匹配。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