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北海清洁能源转型将带 | 耗时 35 ms

杜克计划5年投近4000亿元发展

2020-07-08 10:30:50 电缆网综合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电力公司之一—杜克计划5年投560亿美元(折合3920亿元人民币)发展可再生和其他领域。

2020-07-08

加速向综合服务,聚焦绿色出行生态,打造领先的移动服务商

—协鑫科发布战略计划2021-04-01 08:40:49 中国网3月31日,由协鑫集团、中金资本主办的"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协鑫科移动战略、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起设立发布会

2021-04-01

德国氢战略:在中引领世界

2020-11-16 08:44:19 交网   作者: 蒋再正  德国政府已经同意一项国家氢气战略,其重点是利用可再生制造的氢气,以推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并占有未来的工业市场

2020-11-16

​英国计划用近亿英镑资助项目

2020-02-20 09:26:55 新华网   作者: 张家伟  英国政府18日宣布,通过总值达9000万英镑(约合1.17亿美元)的资助计划支持一系列项目,

2020-02-28

2050年电力在终端消费比重增长至47%

舒印彪提出,在消费环节,应推动电对化石的深度替代,提高电在终端消费的比重,这是构建低碳、安全高效体系的重要方向。

2019-03-25

科学开发地热资 推进冬季取暖

近几年,石家庄市着力推进冬季取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9年年底,石家庄市平原地区基本完成散煤替代,暂不具备替代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煤。

2020-02-26

刘荣:创新观念 推动首都“地热+”发展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在出席大会同期举办的“城市·地热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可再生京供热的比例非常低,占比为6.15%。

2020-09-24

寻求多元化发展和 煤电企业积极布局光伏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共识,取代传统化石成为大势所趋,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危机意识越来越重。

2021-11-24

​吉林、辽宁、河等多地十四五规划

据氢观察不完全梳理,吉林、辽宁、河、山东、上支持氢燃料电池、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发展,氢被写入十四五及中长期远景规划。

2020-12-14

韩文科:结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其中,结构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十四五”发展要开创新格局,要把建设的重点和注意力向建设替代煤炭和煤电供应的大基地,不断增加的供应力,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2021-06-24

巴西加快发展产业

除了太阳,巴西水力、风也较为丰富。水电是当前巴西电力供应的主要来,在可再生累计装机容量中占比76%。风力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互补作用,部分缓解了高峰期的用电压力。

2022-02-10

地热为欧洲农业和食品工业提供

农业是人口严重依赖的部门,它必须以大量的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来补偿其需求。然而,由于欧洲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农业部门提供了创新的机遇。

2020-09-25

国家电投收购墨西哥81.8万千瓦项目

2020-11-20 09:53:18 国家电投集团11月19日,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顺利完成对墨西哥大平台公司Zuma Energía(简称“Zuma

2020-11-23

“双碳”愿景:2060年中国氢供应占比达80%

他表示,未来40年内,国内供应占比显著提升,可再生供应足够支撑未来“绿氢”产业发展。

2022-12-15

袁家、张浩楠:“十四五”电力规划与煤电定位研究

可以说,当前传统化石(煤炭)的化利用是我国生产革命的主要举措,集中表现为从技术进步层面来推动煤电高效发展;中长期看,还是要靠可再生的规模化发展来实现生产和消费革命,这就需要煤电做出巨大变革和牺牲

2020-03-20

疫情重创美国产业 失业人数逾十万

根据该报告,近几年来,美国相关产业增长可观,并已成为动就业一大“主力”。

2020-04-27

中国航发燃机:氢燃料发电厂中扮演重要角色

译者按:氢是全球与发展的新趋势,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之一。我国氢产业的商业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一些地方和企业纷纷布局氢产业与应用项目。

2021-08-19

我国利用数据亮眼

2019-05-23 08:05:16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高效利用的煤可以称为?不稳定性成为可再生消纳的最大难题?

2019-05-23

四川:三大特高压直流为东部地区送

影片中提到的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连续5年外送四川水电超千亿千瓦时,有效减少了四川丰水期弃水电量,使在全国得到优化配置,为华东、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0-08-31

中国结构 “高碳变低碳”、“低碳向无碳”需同步进行

至于中国,结构不会一蹴而就,要深刻理解路径的差异性,认既要由“高碳到低碳”,又要由“低碳到无碳”的实际。

2019-08-2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