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北京张家口冬奥会 | 耗时 21 ms

延庆赛区配套电力工程投入使用

2019-08-07 16:37:10 新华社记者6日从市重大项目办、国网市电力公司获悉,延庆赛区配套电力工程西白庙220千伏变电站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2019-08-07

电力:配套等 重大基建工程投运

2019-10-11 17:05:42 中国电力网今年第三季度,国网市电力公司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服务国重大项目建设,服务首都城市发展,配套重点电网工程陆续投产,取得一系列具有标志性

2019-10-11

“柳州造”除雪车 “助攻”

日报消息(通讯员黎海燕)2月4日,开幕,赛场外来自柳州的“黑科技”也大显身手,护航

点亮“”的就业路

省去来回奔波,在“”的零工市场里找到心仪的工作;精准帮扶让群众生活有了保障,更暖了他们的心,“”的社区里,也能学到一技之长……我市以服务体系组织化、服务能力专业化、服务平台规范化、服务机制协同化等为目标

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并网发电

日前,由能集团投资建设的120万千瓦涉风电项目首台风电机组在能康保450MW风电场并网发电。

2021-08-05

地源热泵助力配套驿站

起点管理所2022年即将开幕,秉承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理念,配套设施项目礼高速段,其起点管理所、妫水河隧道管理所、阪泉服务区、山区隧道管理所利用地源热泵、太阳能进行建筑供暖、供冷及提供生活热水

2021-12-14

晓钦见上市公司投资考察团一行 挖掘潜力 寻求契机 共享柳州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6月17日,自治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委书记晓钦;市长壮在柳州见深圳嘉道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使投资人、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虹嘉率领的上市公司投资考察团一行

【企业专栏】把握市场风向 实现“换道超车”——聚焦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柳州德永兴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德永兴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永兴公司”),一套套高强钢辊压电池盒,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之一。截至2023年,该公司累计下线超百万套电池盒,当年实现产值超2亿元。

2024-06-17

2022配套柔直电网工程成功带电组网

2020-05-26 09:08:28 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国电网了解到,2022年重点配套工程,柔直输电工程今天成功实现四端换流站带电运行,标志着四端柔性直流环形电网组网成功

2020-05-26

参展抢订单 “链接”海内外 柳州企业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商品交易上觅商机拓市场

(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排队咨询、洽谈订单、预约到厂参观……日前,第135届中国进出商品交易(以下简称“广交”)在广州落下帷幕,我市26外贸企业借助展平台寻商机、争订单

国网助力绿色 全部场馆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保障供电2019年5月10日,国电网有限公司正式成为2022年官方合作伙伴。

2019-06-24

将借助开展氢能示范

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在召开“十四五”高精尖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氢能媒体交流

2021-09-27

氢能经济“蛋糕”有多大?

的东风,氢能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或许就此踏上新的阶段。氢能保障供应建设马不停蹄作为联合举办城市,在氢能保障供应体系的建设上在快马加鞭。

2020-05-19

——多地推进电以旧换新

     新华社5月24日电 题:“新”如何保障?“旧”去哪儿?

壮调研服务工业企业并主持召开经济运行分析要求 争分夺秒拼经济 铆足干劲促发展 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俊)6月28日,市长壮到阳和工业新区(部生态新区)调研服务工业企业并主持召开全市6月经济运行分析,分析研判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部署安排下一步经济工作,全力以赴稳预期、

市委常委召开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8月1日,市委常委召开议,自治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委书记晓钦主持议并讲话。

乘“运”东风 按下绿氢发展“快进键”

为实现“绿色办”,提出了“力争到2022年期间参与保障的大巴、环卫、物流等车辆均为氢燃料车”的目标。

2020-09-04

2023年度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揭晓 鱼峰集团向海图强 再次捧回国字号荣誉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近日,2023年度国科学技术奖在揭晓。

中国首批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大连顺利通关 将服务

这是中国首批进的氢燃料电池车,将陆续运往,用于2022年相关工作。

2021-10-26

我市获各类有效质量认证证书首次突破6000大关 较“十四五”初期 增长40.3%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日前,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我市各类有效质量认证证书首次突破6000大关,达6010,较“十四五”初期增长了40.3%,可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