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助力“双碳”目标 | 耗时 28 ms

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中和,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02-23

酸锂报价破13万 单月上涨超40%

受市场预期炒作、合约刺激、矿价调涨及需求端产能投产等因素影响,电池级酸锂价格开启跳涨模式。

2021-09-09

广东省2020年度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

一、纳入排放管理和交易的企业2020年度纳入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的行业企业分别是电、水泥、钢铁、石化、造纸和民航六个行业企业。

2020-12-08

上海定下“达峰”时间表 如何才能如期实现?

上海提出,争在2025年前实现达峰,这比全国提前了5年,同时,2035年排放量比峰值下降5%。

2021-06-17

云南至广东柔性直流极低端调试通过,现在正式投产!

2020-08-04 09:26:36 泛在电物联网建设“云南至广东柔性直流极低端调试通过,现在正式投产!”

2020-08-05

踏浪互联网 迎来创业季——培育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创”人才基地揭牌

6月22日,由柳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下辖柳州大学生创业园(下称大创园)建设的柳州短视频直播创业孵化基地(下称基地)和柳州螺蛳粉短视频直播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创园揭牌。

让全球矿业巨头纷纷制定排放重点计划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报告》中显示:拓对未来气候变化的为:未来5年,在减排项上投入约10亿美元;到2030年,排放强度较2018年减少30%,绝对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15%;到2030

2020-07-03

二氧化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基本扭转

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排放(以下简称强度)比上年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了14.3%,基本扭转了二氧化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11-28

林伯强:中和下的大国博弈及中国突围

2021-05-12 08:37:16 电联新媒   作者: 林伯强  全球性的气候治理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有极广的跨度,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中和,各国长期不懈协同合作是必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2021-05-12

线战役”齐发 逆势“飘红”显实——柳工一季度主要产品销量领跑行业

疫情防控“下足气”,复工复产“开足马”。2月10日,柳工各条产品线全面恢复正常生产,万余名员工先后返岗开工。

美国15年来排放下降32%,65%源于“煤改气”

2019年,美国电部门的二氧化产量为17.24亿吨,比2005年的25.44亿吨减少32%。二氧化排放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发电结构从煤炭转向天然气。发电时,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明显多于天然气。

2021-06-16

美国面组件豁免201条款或仍有效

到期后根据法庭的最终裁定宣布“美国政府撤销面组件豁免201条款”的决定是否有效。

2019-11-13

秦志东:福田汽车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累计减少排放约1.5亿吨

2021-07-02 10:14:55 方得网商用车福田汽车达成进行时!

2021-07-07

《福建省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第六条 鼓励投资和开发林业汇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探索发展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汇交易和海洋汇核算方法学研究,引导重点排放单位节能减排。

2020-09-15

生态环境部将加强氢氟化物排放控制

2021-05-10 14:00:59 中国新闻网具有强大温室效应的氢氟化物(HFCs),其全球变暖潜势可达二氧化的成千甚至上万倍,中国在实现达峰的过程中,如何遏制包括“超级温室气体”HFCs

2021-05-10

全球首批捕集、利用与封存中心定址

会上,OGCI正式宣布将实施“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撬动者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建设低工业中心,逐步形成商业和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的CCUS产业,推动实现《巴黎协定》所确定的减排

2019-09-25

晋能科技杨立友:2060年中和集结号已吹响,光伏产业前景光明

作为光伏产业前沿技术的风向,晋能科技始终探索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之路,坚持技术迭代的核心战略,是推动异质结技术量产的领军企业。

2020-11-03

920亿美元减计划!钢铁巨头为何押宝绿氢战略

除了主打的钢铁业务之外,浦项制铁集团还将对引领未来移动出行产业的二次电池材料和旨在实现“2050年中和”的氢能源板块进行集中投资。

2023-07-06

中国核电“龙出海” 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捷报频传

2020-09-14 08:20:52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薛鹏 姜永斌  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捷报频传中国核电“龙出海”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2020-09-15

成本或成未来最大变量

尽管后期涨势已出现瓶颈,但能耗控政策对多晶硅厂家产出的直接影响扩大,下游许多电站项因组件涨价而递延。硅料价格上涨趋势传导至单晶硅片,成本继续抬升,单晶硅片龙头厂家持续上调价格,且幅度不小。

2021-12-2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