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介绍,我国已迎来首个动力电池“退役潮”,退役电池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记者了解到,发布这一《办法》目的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的质量。
不同于饱和的动力电池市场,回收产业的整合才刚刚开始,随着电池报废的高峰期来临,电池回收产业也会迎来爆发期。实际上,退役动力电池仍有约80%的生命容量,梯次利用产业前景广阔。
根据GGII材料,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总量中,用于梯次利用的电池量为2460吨,总回收拆解的电池量为10.93万吨。由此可见,在电池回收领域,梯次利用的规模远低于回收拆解的规模。
2015年后,格林美就进入到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到2020年时公司已经手握3张动力电池回收与处置的牌照,而且是首批试点单位,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从电池回收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
作为2个市级人才小高地的协调单位,2021年我中心积极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助力小高地载体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294名;人才提升各举措惠及企业人员达到462名,较上一年度提高了
7月22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的2019智电汽车安全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郑郧提出,目前针对动力电池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利用等梯次利用主要针对轻度报废电池
目前,在动力电池回收之后的梯次利用环节,存在商业模式相对单一、使用规模有限、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如何降低成本,实现多场景使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战略联盟回收利用分会理事长张宇平曾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黄金赛道,可以化解战略稀缺资源供应的难题。废旧动力电池成为了相关企业争抢的对象。
“这些分离出来的材料再修复后,可以重新回到电池生产环节,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实现梯次利用。”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
要系统总结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经验,坚持问题导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行业急需的标准,加大动力电池高效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持续实施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
工信部表示,由北汽集团主导的“北汽鹏龙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近日在河北黄骅正式奠基。据了解,该项目致力于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资源化”循环利用平台,是全国首个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
构建动力电池循环体系,不仅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经济性提升,也是基于环保和社会安全的要求。电池退役后在运输、存储、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环节存在安全隐患,稍有疏忽或者不规范的行为就会导致退役电池自燃起火。
按照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快速增长这一节点计算,动力电池报废期已经到来,回收领域的百亿规模市场也将开启,但目前诸多车企无力回收电池,回收体系仍相对混乱。
我国力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接连出台了 《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政策,明确回收动力蓄电池应由车企负责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