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汽车科获悉,今年1月至6月,我市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3.8万辆,同比增长96.2%;从柳州海关获悉,1月至5月,柳州出口电动载人汽车超8000辆,同比增长超28倍。聚焦科研创新。
“智改数转网联”的风潮席卷制造业,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如火如荼推进,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走进车间工厂,这让以广西智拓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前柳州全市上下同心、举全力布局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将为广西、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科研赋能,项目蓄势,让柳州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微研天隆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从传统汽车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的“老产品”起步,逐渐转型为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及部件的精密加工,为我市乃至全国的汽车企业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条件标准(一)本次申报2024年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企业应为经公示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复核的企业应为2021年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5月31日,东风柳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成为我市奏响协同发展“协奏曲”,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又一行动。近年来,我市加速汽车产业焕新升级,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日前,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出台《2024年柳州市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服务交易主体、解决具体问题,培育和激发招标投标领域交易主体的活力潜力
等待发运的新能源汽车。5月17日,在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的成品库中心,首批50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依次被装进货车,随即出发前往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
这家来自大湾区的高新科技企业以研发、生产智能交通系统等设备为主业,助力智慧城市升级发展,不仅填补了本地行业空白,还以柳州为支点,辐射西南市场,激活市场潜力。
会议现场,政企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快速响应市场主体诉求服务机制,切实协调解决企业及重大项目难题,倾力营造“尊商、亲商、兴商”良好氛围,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以服务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出一批便民利企增效服务“微改革”,促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吕俊成表示,在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上汽通用五菱和柳州市政府共同打造了“柳州模式”,在其带动下,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2017年的9.7%快速提升,目前已突破60%,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5月6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4年柳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启动,组建成功的创新联合体将优先获得申报和承担柳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统筹运用各成员单位的专项资金、人才、技术、金融等现有资源
为做好《建设指南》贯彻实施,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陈粤)17日,柳州市大健康产业人才科技服务中心迎来一场人才与创新的盛会——第二届“鱼峰人才节”暨新质生产力“双招双引”“中科院专家鱼峰行”活动启动。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帅君)昨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1.3807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1755辆,同比增长26.18%,保有量和新注册登记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共同体旨在通过产业、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出台《实施方案》,旨在充分发挥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规模超大和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2024年8月9日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主办单位电话:0772-2827563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