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业已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电池使用寿命的逐渐到期,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随之越来越大。
对此,王卫明介绍,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随着韩国汽车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加紧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追赶步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形成的大市场得到了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但由于受现行配套政策及关键技术的客观限制,韩国要培育相关产业的成型链条,仍需不断破除障碍
而动力电池生产领域的这种生存危机,势必将传导至末端的回收再利用环节。从回收再利用的角度看,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商机无非在于钴、锰、镍等稀缺资源;而出路依然要靠政策驱动的强力引导。
按照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快速增长这一节点计算,动力电池报废期已经到来,回收领域的百亿规模市场也将开启,但目前诸多车企无力回收电池,回收体系仍相对混乱。
据预计,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接近80万吨。大规模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更好回收利用,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引发广泛关注。
早在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就曾指出,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国家在政策上是支持的,经济主体也在大量参与,并正在实现规模化生产。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形成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动力电池回收问题,那么新能源产业链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绿色闭环,未来也极有可能在环境和经济上形成反噬。
从2015年开始,我国政府已相继出台多部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扶持政策,实践层面上,也已启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梯级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工程应用关键技术”,并建成多个梯级利用储能重点示范项目。
立足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市场需求叠加政策利好,已有不少企业在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大规模报废的浪潮即将到来。“动力蓄电池使用年限一般在5—8年,有效寿命则在4—6年,这意味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