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动力电池厂商争相布局 | 耗时 43 ms

“白名单“时代终结 进入“诸侯时代”

此前《规范条件》又被称为行业“白名单”,是关补贴政策的基础性依据。在售新能源车只有搭载符合条件、进入“白名单”目录的,才能享受新能源车补贴,搭载目录之外的则无法获得补贴。

2019-07-31

集中度过高 产业内忧与外患

当前,国内行业整体变淡,除了主流锂企业对活跃。补贴大幅缩水让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这对被喻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而言无疑是重重一击。

2019-06-25

头部企业储能系统“跃进”

尤以芯企业作频频引发行业关注。最直观的变化在于,企业不再满足于储能供应的角色,而是直接下场造系统,成为直面终端业主的储能品牌

2023-07-19

这家企业跟随宁德时代20亿项目

消息面上,起点锂大数据获悉,1月4日晚间,长盈精密发多个公告,拟总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三个结构件自化产线项目。

2021-01-08

部分储能在今年第一季度获47亿美元融资

Mercom Capital公司在其发的有关储能系统、智能网和能源效率领域的季度调查报告中,跟踪了的企业融资、风险投资(VC)以及企业并购的财务活

2021-07-13

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报:全球产能快速增长

2020-12-02 13:13:28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朱栋/余兵/王德安/陈建文/曹群海/吴文成  全球产能快速增长。

2020-12-02

今天的氢燃料当于10年前的锂

就在半年前,日产宣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燃料车的计划。要知道,日本是燃料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两大车企先后放弃了氢燃料这条路线,本身就备受质疑的燃料车这回要彻底凉了吗?

2021-07-29

杨红新:新周期“三大挑战”

企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预计2025年将步入TWh时代。而与机遇并行的,还有来自竞、技术和供应链等三大方面的压与挑战。

2021-07-14

储能竞与未来走向

据统计,国内仅12家代表性企业已公实施的工和产能就已经超过3600GWh(3.6TWh),考虑到行业内还有大量其他也并未示弱,目前国内企业总规划产能超过5TWh应该不在话下。

2023-02-24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国内锂产业链企业都在快马加鞭这一赛道。仅今年三季度,就有宁德时代、中航锂、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十余家企业继宣投建锂项目。

2021-10-18

欧洲规划38座超级 产能1000GWh

欧盟非政府组织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E)6月份发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现有项目中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超级工总数达到38个,预计总年产量为1000 GWh,当于生产1670万辆纯汽车,成本超过

2021-07-15

概念股大涨 下半年产能或将迎来扩张

作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未来需求增长确定性高,且空间广,或将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2020年下半年,市场或将迎来产能扩张。

2020-07-09

欧洲首座锂超级工即将开建

不可否认,当前全球汽车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在中日韩手中。对于这种现状,欧洲各国政府、汽车以及企业自然不会甘心。

2019-06-28

TOP10企业供应批量IPO

根据各地2023年至今颁重点建设项目统计,全国/储能项目规划产能建设超1550GWh,数量超115笔,总投资近5000亿。其中,TOP10企业的项目占比大多数,是主要投资量。

2023-07-11

产业链深陷产能过剩危机

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关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近日,石墨化龙头企业尚太科技发公告称,其运营了近15年的里城道基地正式宣停产。

2023-05-06

大众集团首座欧洲破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7日,大众集团官方发,德国萨尔茨基特(Salzgitter)新破土工。据了解,萨尔茨基特工是大众计划在欧洲建立的六家之一,也是大众首座欧洲

2022-07-15

2019上半年国内外企业近况浅析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宁德时代不仅参透了芬兰汽车制造Valmet的,还积极投建海外生产基地。

2019-11-05

韩国企业加码中国 本土中小企业承压

12月初正式竣工,并在明年初量产,该工是SKI与北控股、北汽集团合资成立,是SKI在中国设立的首个

2019-12-03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迅猛 供不应求

市场需求的供不应求,让制造成为资本市场宠儿,以宁德时代为例,截至7月13日收盘,总市值超过13万亿元。一边是市场和资本层面的双双向好,一边是新能源汽车供应不足的尴尬。

2021-07-26

产业的领先优势这样形成

——编 者前不久,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名单公。经过多轮比拼,深圳先进材料集群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成功胜出,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近日,记者前往深圳开展实地调查。

2021-07-26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