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出口量 | 耗时 18 ms

柳钢集团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钢材同比增长106.3%,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上半年,柳钢集团“四个百万吨”产品销同比增长45%,其中,汽车用钢、新能源用钢、船舶及海洋用钢销分别同比增长55%、167%、46%。

我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已超220万辆

其中,宏光MINIEV累计销突破130万辆,稳居全球微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第一。8月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好消息不断。首先是乘联会发布7月份国内乘用车销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首次超越燃油车。

我市通过标准“走去”有效带动产业走去 不断提升标准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

我市积极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推动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等柳州优势企业参与东盟各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化交流合作,发布了“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合作机制”,互换中国—东盟电动汽车标准清单,通过标准“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发展的意见

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经国务院同意,现提以下意见。

海又“圈”

在8月30日举办的交车仪式上,印度尼西亚国务秘书部办公厅主任埃卡·丹尼·曼斯朱尔表示,希望中国企业继续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合作开展其他国际活动,支持印度尼西亚推动绿色行。

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绿色行“续航”

“充电就在家门,方便又快捷。”8月的柳州天气持续晴好,江面晚风带来的清凉,吹散白天的热浪。4日晚9时许,走进白沙大桥东站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站,络绎不绝进站的新能源汽车,在这里补充能

上半年柳州寄递业务超1.17亿件 同比增长10.65%,快递业务累计收入完成9.04亿元

其中,快递业务完成10341.60万件(部分邮政快递企业调整快递业务径,快递业务同比增速按可比径计算),同比增长14.37%(按可比径计算,下同)。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探讨汽车质变革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昨日,第四届中国汽车质技术大会在柳州召开。

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标示管理的通知

:一、汽车生产企业或进汽车经销商应保证其轻型汽车产品在销售时粘贴有轻型汽车能源消耗标识(以下简称能耗标识)。

【企业专栏】“酸谜谜”散发“甜滋味” ——聚焦酸品生产加工企业:广西柳州市青山绿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好的酸品,有的发往柳州市内的“酸谜谜”直营店,有的通过冷链物流去往全国各地,让酸品爱好者一饱福。“从前很难想象,小小酸嘢竟能逐渐走上规模化生产的道路,释放那么大的能。”

“数智”养殖电满 产业振兴势头足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已经上市了三批虾、一批鱼,年产预计达60万斤。

推动建筑行业整体质水平不断提升

金秋送爽之际,全国“质月”如期而至。昨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交投和顺江山项目工地(主会场)举办了以“加强质支撑,共建质强国”为主题的住建系统2024年“质月”活动现场观摩会。

柳产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达23.8万辆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60%

摄今报柳州讯(记者黎静 实习生陆益莲 通讯员陆梓健)近年来,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这不,7月23日从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海关传来好消息: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销

《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广西,推进科创飞地高质建设和发展,提升各类优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金融办等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广西科创飞地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动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参照《海市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信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药监局)(二)加大推广应用力度。7.

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发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优质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 促进实体经济高质发展的通知 发改外资规〔2024〕10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2024年广西工业企业质管理标杆拟认定名单公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4年广西工业和信息化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精神,按照《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

柳州螺蛳粉如何海又“圈”?

中新社记者:从2018年到2023年,柳州螺蛳粉货值增长约104倍。这一地方小吃为何在海外受追捧?一碗米粉如何“圈粉”世界?

2025-02-23

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