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减排 | 耗时 14 ms

11月起重污染天气来袭 晋冀等地要求落实环保减排

为此,河北、山西、江苏近日纷纷发布相关环保政策,要求严格落实减排措施。

2019-11-01

“节能评估师” 绘制“节能减排”新蓝图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构建良好教育体系,提高节能减排领域及节能评估师技能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培育大国工匠,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绿色经济循环发展,带动相关企业节能减排聚势赋能。

2022-08-17

马钢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发电机吊装就位

2020-06-01 14:31:26 中国电力报   作者: 李正荣  5月28日下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马钢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发电工程最重设备

2020-06-01

美国气候政策又遇“滑铁卢” —联邦政府败诉 减排目标悬了

作为全球最大发达国家,美国气候政策再次遭遇“滑铁卢”,引发舆论对拜登政府减排目标及全球减排前景的担忧情绪。

2022-08-10

减排新规将推动电动汽车革命

EPA署长Michael Regan表示,新规可能引发美国电动汽车革命,并降低温室气体放。根据新规,美国新乘用车二氧化碳平均放量与现有标准相比将少一半以上。

2023-05-09

减排将从何处发力?何建坤: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

2021-02-08 08:28:29 新华网应对气候变化,要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02-08

用藻类制造喷气燃料实现碳减排

飞机放的二氧化碳较有希望的技术是利用微细藻类。藻类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生成油,以此作为燃料就能相应削二氧化碳放量。

2021-08-19

中方呼吁: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 更早实现净零乃至负碳

中方呼吁,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减排,更早实现净零乃至负碳放,在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上展现更大雄心。

2021-09-22

北京百万人参与绿色出行碳普惠 累计减排近10万吨

作为全国首个落地实施的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用户已超3000万人,其中参与绿色出行碳普惠活动的用户突破100万人,累计碳减排量近10万吨……3月24日,北京市交通委通报

2022-07-25

王淑娟:碳捕集和封存对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碳市场所交易的产品核心是碳减排量,这也正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碳交易实际是可以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的手段,以整个社会最小的成本实现碳减排,而碳减排和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2021-04-06

北京:绿色出行碳减排量有望“兑奖

2019-12-06 13:28:43 新京报交通部门计划将市民绿色出行节省的碳放量化,“兑换”公交票地铁票等奖励。

2019-12-06

央行发布碳减排支持工具:新能源投资商能否获得低息贷款?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2021-11-10

万国数据荣获“碳减排数据中心引领者”(5A)和“创新者”(4A)评级

凭借在碳减排方面的突出表现,万国数据上海四号数据中心和北京三号数据中心分别获得“碳减排数据中心引领者”(5A)和“碳减排数据中心创新者”(4A)评级。

2021-07-16

欧洲环境署发文 :能源危机下 欧洲仍需持续大幅减排

当地时间26日,欧洲环境署发布报告称,随着欧洲能源危机逐渐加深,欧洲近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传统燃料,从而产生了更多碳放。未来几年,欧洲需要持续进行大幅减排,才能实现此前设定的碳中和目标。

2022-11-25

柳州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首批绿色园区公布

循环经济不仅为开发区带来了更多效益,为企业节能减排,鹿寨县空气质量也得到极大改善。

国家能源集团大岗山水电站碳减排6000万吨筑生态屏障

截至2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累计输送清洁能源突破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424万吨,少二氧化碳放约6000万吨,为碳减排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2-02-28

《大气十条》实施五年中国PM2.5下降约三成,减排贡献率达91%

其中,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贡献率达91%。

2019-11-26

陕西召开水泥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绩效升级座谈会

2021-06-15 14:46:05 中国建材报   作者: 董艾琴  6月1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水泥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绩效升级座谈会。

2021-06-15

关于申报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减排奖励的通知

》(柳政发〔2022〕35号)、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柳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减排奖励实施细则》的通知(柳工信规〔2022〕1号)精神,为做好2024年上半年柳州市钢铁产业节能减排奖励申报工作

碳抵消市场价格将在未来10年内增10倍,不能代替碳减排

当然,由于多年来建立的自愿抵消市场上碳信用过剩,目前碳抵消的价格(即通过购买减排项目发放的信用来补偿自己的放量)仍然处于“不可持续的低水平”。

2021-06-24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