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减排可与防治空气污染 | 耗时 49 ms

《AI大模型办公应用经验分享》讲座成功举办

2025年4月18日下午,在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业务专题每月一讲”活动中,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信息科科长叶江鹏应邀作了一场《AI大模型办公应用经验分享》的专题讲座,市工信局及所属二层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本次学习

2025-04-22

煤省山西发力“节能” 重点区域煤炭消费负增长

时下,山西逐步走出经济困境,能源消费需求旺盛和节能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山西万元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部分地区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节能之间的关系。”

2019-06-19

欧洲碳政策回顾、分析及我国碳挑战

02欧盟碳市场贸易机制EU-ETS在少温室放的实践中,碳放权交易是最有效的市场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确立的温室放贸易机制(EU-ETS)是少碳放的重要政策。

2021-03-31

陕西以“清单管理”创新监管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放许制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2020-04-08

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

-29 09:54:30 中国环境网   作者: 李玲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下午3时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

2020-05-29

山西太原累计核发证450个

2020-09-02 10:42:08 中国环境报记者近日从山西省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8月20日,太原市已完成今年证核发任务,累计为企业核发证450个,比全省提出的“8

2020-09-04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

,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放总量持续少,实现节能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为实现碳达峰

2022-07-25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综合工作方案》

,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放总量持续少,实现节能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为实现碳达峰

2022-03-02

探索全球碳新路径

而推进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发展,不或缺,势在必行。IPCC(联合国政府间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如果没有CCS(碳捕集封存),绝大多数模式都不能实现目标。”

2019-12-10

瓦锡兰白皮书:增加电力灵活性及再生能源使江苏2030年多25%

白皮书总结到,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将为江苏电力系统节约近640亿元人民币的总成本,到2030年,总碳放量将少25%以上。

2021-03-23

陕西超额完成“十三五”三项主要目标任务

2019年,陕西省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0%,连续三年保持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50个国考水质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优于国考指标7.6个百分点,地级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20-03-10

生态环境部 :今年秋冬季大方向不变、力度不

,并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

2020-11-03

每年4000多万吨 这项煤电厂节能“黑科技”通过鉴定

5月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团队参的“以为载体基于余热蒸发浓缩高盐废水及零放技术”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

2022-08-10

《青海西宁市机动车管理办法》实施

2020-06-02 14:22:07 西海都市报   作者: 赵俊杰  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自6月1日起,《西宁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2020-06-02

央行:碳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法”

“碳支持工具对碳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不是‘做法’。”

2021-12-31

央行:碳支持工具是“做加法”不是“做法”

2021-10-18 08:41:37 人民网   作者: 黄盛  “碳支持工具对碳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

2021-10-19

辽宁组织开展碳达峰行动 推动节能降耗

;加强工业领域节能,强化大重点行业深度理;推进农业农村、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和消费流通领域节能增效;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2021-02-26

柳钢集团名上升

记者从广西企业企业家联合会获悉,广西有9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2家,上榜企业数创历史新高。其中,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列榜单第238位,成为唯一登榜的柳州企业。

贯彻《管理条例》,山东济南将构建固定源监管制度体系

制是深入打好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以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进入法化发展的新阶段。

2021-05-18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