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冷轧薄宽钢 | 耗时 35 ms

拉出超细丝填补广西超细帘线丝市场空白

25日,在广西柳实业有限公司桂龙金属制品厂,单丝直径相当于2根头发粗的0.15毫米帘线丝下线,填补了广西超细帘线丝市场空白。

风正帆悬正可期 勇立潮头唱大风——柳板产品生产与应用综述

近年来,厂持续提升科研能力,努力树立产品品牌,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使柳板在市场上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新产品填补了广西工业史上多项空白。

厂创了个第一 首次成功制直径50毫米螺纹

日报消息(通讯员熊兴乾)日前,柳集团一厂首次成功制直径50毫米螺纹。经检验,产品表面质量、尺寸良好。这是该厂有史以来生产的最大规格螺纹,实现生产上的新突破。

关于申报及核算2024年柳州市铁产业节能减排奖励的通知

各县区(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有关企业:根据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推动铁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柳政发〔2022〕35号)、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柳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柳州市铁产业节能减排奖励实施细则

集团打开高端管线市场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热卷表面质量。 本报通讯员 杨霞 摄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我们在完成首批出口抗酸管线的研发与交付后,海底管线也将批量‘下海’。”

水无人化运输系统在鞍上线

  科技日报讯 (记者郝晓明)汽笛长鸣,无人驾驶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上,载有1000余摄氏度的高温包从炼厂安全运送到连车间。

2023-07-19

深入推进提质增效战略成功开发出双相高强度填补广西高端汽车用领域空白

日报消息(通讯员李德毅、陆茂森、张桃报道摄影)7月12日,广西厂首次试制汽车用590MPa级双相高强度获得成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标志着柳集团在汽车用生产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防基地和中金不锈基地建设看柳集团向海发展步伐(上)

“最近我们迎来了大喜讯,研发出填补广西在高端汽车用领域空白的产品。”

逐梦“蓝色沃土” 建设“海上城”——柳集团“十三五”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沿海布局篇

“十三五”期,柳集团紧抓我国铁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及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沿海项目建设,奋力打造发展新基业,擘画了以柳州本部生产基地为中心,防城港铁基地和玉林中金不锈基地的铁新版图

蹚出科技新路子 书写发展新篇章——柳集团首批直径25毫米不锈复合筋诞生记

T36707-2018筋混凝土用热碳素-不锈复合筋标准。

铁生产迈上“云端”

6月6日,柳板带厂首条重卷生产线的机组PCS系统成功与国内先进的阿里“云平台”“牵手”,迈出了柳集团生产控制系统搭上“云计算”快车的第一步。

——探访柳板带厂“数字驾驶舱”感受“智造”魅力

的“数字驾驶舱”系统中的“最强大脑”就能办到。“柳板带厂启用了自主研发的‘数字驾驶舱’系统,它可以对全厂的生产数据进行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提质增效,可以说是整个工厂的‘智慧管家’。”

铁巨龙”舞动北部湾畔——柳防城港铁基地项目建设走笔

在柳防城港铁基地,铁路线直通20万吨码头,推土机、强夯机、浇灌车等各式机械在占地1.9万亩的基地内轰鸣……在柳州本部生产经营顶住市场压力,实现“开门红”的同时,柳的重大项目——防城港铁基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成功研发核电站安全壳用

2019-06-26 10:11:02 中国煤炭资源网日前,酒宏兴股份炼厂成功研发压水堆核电站用碳和低合金板,产品性能完全满足核电站安全壳制造要求,标志着酒迈入国内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用生产企业行列

2019-06-26

推动汽车用提档增量生产四个品种累计产量达四千六百吨

日报消息(通讯员叶有兴)今年以来,柳集团厂发挥多基地工序协同的资源优势和装备优势,加速推进汽车用的提档增量工作,截至6月16日,共生产出DC01、DC03、L280VK、DP590汽车用品种4

精细管理 深挖潜能 降本增效柳集团一季度实现利润超21亿元迎来“开门红”

今年以来,柳板带厂通过技术攻关不断持续推进高效制,充分释放产能。

这些“宝”“智”造领风骚——盘点厂智能AI“工业机器人队伍”

今年以来,柳集团厂主动对标先进,与华为“2012实验室”通过“云对话”就如何依靠创新突破困局进行了跨界思维碰撞,让全厂职工对当前行业形势有了更清晰认识,更坚定地走创新思变之路,努力构建企业未来生存能力

柳州车将用上柳州板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专家到柳集团进行汽车板供应商技术评估

日报消息(通讯员秦智、陆坤宁)3月30日,上汽通用五菱8名技术专家到柳集团,进行汽车板供应商技术评估工作,实地查看了热生产线、生产线,以及质量检验的过程。

不锈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同时,500万吨不锈基地——镍铁冶炼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一条完整的不锈全产业链正在形成,为柳在不锈产品领域的发展画上绚丽的一笔。

跨国“会诊” 广西厂首次运用5G+AR技术智慧维修远程协同

日报消息(通讯员李德毅、覃国专)5月21日,广西厂运用5G+AR技术,对镀锌机组气刀部分功能恢复这一“卡脖子”问题进行跨国远程视觉“会诊”,成功解决多个困扰已久的设备维修难题。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