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要求紧迫。
如今,光合作用为解决我们的二氧化碳问题奠定了基础。瑞典林雪平大学(Swedish Link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化学物质作为燃料的方法。
全球主要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全球火电、钢铁、水泥和陆地交通运输部门共排放二氧化碳241 亿吨,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0%。
全球主要能源基础设施碳排放总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全球火电、钢铁、水泥和陆地交通运输部门共排放二氧化碳241 亿吨,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0%。
这是继“2030年碳达峰”中期目标后,我国提出的首个远期碳减排承诺,对于坚定国内低碳转型决心、强化全球气候治理信心有积极作用。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是一个巨大挑战。
碳中和,也就是净零排放,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2019-11-11 10:17:28 海豆芽译自地球观测网 作者: 海豆芽 地球观测网10月18日发布NASA的卫星图片显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设施之一埃及本班太阳能电站接近竣工
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广西制造业“智改数转”,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发展潜力,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了《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人工智能+制造”优秀案例集》
他分享了存量石化能源减排、增量新能源替换——“一减一替”双轮驱动,助力碳中和的能链方案。其中,增量新能源替换,指的是通过增加新能源的使用,从而替换传统石化能源,降低碳排放。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彰显了我国携手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雄心和决心,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大国担当。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6月13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关于申报建设2025年首批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通知》,大力支持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来广西建设一批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给予项目
现在,韩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突破性概念,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使用的能源。蔚山国立科学和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系统,在基于水的解决方案中通过分解二氧化碳连续生产电能和氢气。
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的通知》(桂工信规范〔2024〕20号),在各市、集群促进组织推荐上报的基础上
仪式上,霍尼韦尔指出低碳中心发力的方向将围绕新能源、再生资源与材料循环利用、提高碳氢转化效率和降低能耗的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绿氢应用等六大技术领域。
(一)针对碳排放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征收限制性税收碳排放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调节,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
万华化学与华能集团合资成立的华能(莱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风能资源,建设93MWp分散式风电项目。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