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层面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于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地热能供暖发展也符合国家对于“十四五”期间加速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的期待。
2020-10-07 10:53:06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杨吉英 今年是十九年一遇的国庆中秋喜相逢,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庆中。
2019-11-28 10:34:47 人民政协网 作者: 王珊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公司总经理李剑峰在第八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上表示,零排放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是一项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绿色
该项目由168套20尺箱式储能系统配套而成,采用科陆新一代1500V预装式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具有高循环、高稳定性好、高能效、快速部署等优势,该系统满足UL9540A认证,有效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仪式中,该公司对2019年全省及金昌地区新能源消纳情况进行汇报,并针对2020年地区新能源消纳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对省、地两级调度专业年度重点工作进行合理化安排,确保配合完成2020
8月6日,“CO2资源化利用合成DMF成套技术、工艺和装备”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何鸣元、周其林、席振峰等院士参加的专家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属国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受持续高温影响,近期全国多地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人昨天(6月28日)表示,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用电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偏紧。
“绿色”氢能是成功的关键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它竟被标明为灰色、蓝色和绿色的不同等级;其标注的颜色取决于生产方法。要使氢能成为一种潜在的环保能源,关键是要使供应链更加环保。
),提出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
处于风口之上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正吸引着各路资本的极大关注。高工氢电梳理了目前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约有100家,其中布局氢气制储/加氢设备/加氢站的有31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全球“绿氢”潜力仍待挖掘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要达成气候目标,全球各国不仅需要对风电、光伏等成熟清洁能源技术提供支持,更需要对锂电、“绿色氢气”等新兴领域给予刺激。
行业内很多核心技术也都是由中国企业首先推出,或者首先投入大规模使用的。“最重要的是,技术领先也意味着在行业内掌握了‘话语权’,像全球通行的M2尺寸硅片的国际标准就是由隆基制定”。
近年来,华自科技深度布局储能市场,依托多能物联技术优势,积极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19-04-19 09:48:46 中国经济网原标题: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储气能力增加超30亿立方米在18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能源产业除了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之外,还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挑战。
2019年,该校启动实施“温暖校园”项目,由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燃能源”)投资1.7亿元,建设了集中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已于当年建成投运,覆盖面积30万平方米。
2019年,该校启动实施“温暖校园”项目,由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燃能源”)投资1.7亿元,建设了集中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已于当年建成投运,覆盖面积30万平方米。
2019-11-29 09:16:38 央视我国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日前在山东海阳正式投入运行,项目实现利用核能为居民供暖,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提供了全新方案。
消息面上,6月15日,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目前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正在进行最后的电池单体调试和系统调试阶段,即将在今年8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