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30%的电力专用于生产“绿色氢”、氢及其衍生物,例如氨燃料电池和甲醇燃料电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球电解槽总容量需要从今天的0.3吉瓦扩大到近5000吉瓦。
同时,氢还是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得稳定。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表示,氢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这让氢能燃料在替代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而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会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对氢气瓶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凭实力“登上”神舟十三号,制造这些氢气瓶的中材科技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氢能被中国重视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殊不知,现任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的毛宗强早在二十六年前便开始接触氢能,研究内容包括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纳米碳储氢、新型制氢方法、氢能经济与安全、氢能标准等等。
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上燃将于12月14日举办主题为“氢能廿年 燃动未来”的庆祝活动,旨在引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迈向新时代。赓续初心,继往开来。
2019-09-26 09:42:57 中国电力新闻网“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10%的终端能源将是氢能,届时,氢能在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都将是主要能源之一。”
nbsp;苏报融媒 作者: 张晓亮 10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张家港产研院”)、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套
记者了解到,2019年是中国石化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一年。早在去年3月4日,中国石化就宣布已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并对氢燃料电池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分别来看,日本累计建成146座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欧洲共有136座加氢站,其中87座位于德国。我国共建成88座加氢站,数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另有149座在建或规划当中的加氢站。
时值“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出一周年以及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启动之际,中国氢能联盟发布《可再生氢100行动倡议》,力争到 2030年实现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装机规模达到100吉瓦。
业内人士表示,这并非东风集团此番募资及投资的最大项目,但对于当前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资本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的氢燃料电池产业而言,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
2020-07-20 09:37:15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作者: 周锋 黄磊 王乾坤 近期,氢能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逐渐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