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全球热捧“绿氢” | 耗时 24 ms

中国石化崇礼冬奥加气检测实验室投运

1月6日,国内首座站内气检测实验室——中国石化西湾子气检测实验室今日在河北崇礼正式投运。

2022-01-07

“双碳”愿景:2060年中国清洁供应占比将达80%

他表示,未来40年内,国内清洁能源供应占比将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供应足够支撑未来“绿”产业发展。

2022-12-15

晶科能源出席“2021国际能源变革对话” 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

也可以投资一些绿色电站资产,电力市场开放允许隔墙售电或跨省跨地区购买绿电;3、中期而言,2025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立以后,大电网中的绿电比率将提高,这通过光伏加储能,光伏加抽水蓄能,光伏加天然气发电调峰

2021-07-22

我国能产业发展速度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

这个国家没有加油站,16个加站提供了国汽车的交通用能,形成了覆盖国的加站网络。这得益于冰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71%是水力、29%是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制成本极低。

2019-09-09

江西: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力争到2060年,城乡建设方式面实现绿色低碳化转型,系统性变革面实现,美好人居环境面建成,城乡碳排放治理体系现代化面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2022-11-21

我国能产业初具雏形 成为世界第一产大国

2019-07-08 08:07:5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面对能源安、环境保护等压力,发展能已成为能源转型共识。

2019-07-08

金茂绿建助力十五届绿建大会 智慧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绿建大会是亚太地区最具规模、最专业的绿色建筑领域会展和最权威论坛,作为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的领军者,中国金茂携手金茂绿建再次受邀出席,在与业内共话“零碳”城市运营的同时

2019-04-09

能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 “移动制”困局尚待破解

2019-06-11 10:13:18 科技日报   作者: 吴长锋   近日,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员课题组,运用简单的两步水法,组装成具有分级结构的异质解水催化剂

2019-06-11

他山之石:德国能战略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包括最迟在2040年之前在德国部署10GW的绿电解槽,到2030年部署最高5GW(当前市场份额约为20%,相当于增长200倍);包括所需的额外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

2020-06-16

14家能上市公司半年报“追踪”

前者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制生产商;后者拥有经验丰富的PEM电解制的团队,且该公司在欧洲也有非常强大的销售渠道。通过对两家公司的收购,普拉格能源已经成为绿发电、液化和分销领域领导者。

2020-08-17

意大利:动力实验船“宙斯”将于2021年下水

2020-09-27 13:35:29 中国新能源网该船将配备130kW燃料电池系统,以实现零排放航行。

2020-09-27

宁波加快能产业布局

2019-07-23 15:34:58 浙江在线浙商网能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记者从市能源局获悉,宁波慈溪滨海工业区于近日启动了能装备产业布局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9-07-23

能和燃料电池如何结合城市燃气应用

能优势突出,值高达142.35MJ/kg,燃烧性能好,点燃速度快,产物无污染,资源丰富。

2019-04-16

国内首个生物制发电项目启动试运行

近日,国内首个生物制及发电一体化项目在哈尔滨市平房污水处理厂完成入场安装、联调,启动试运行,这是蓝时代智慧能解决方案又一成功范例。

2023-02-27

TUV南德成为国际能委员会新成员

7月12日,国际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公布新近加入成员名单,其中包括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在内的14家从事能相关产业活动的能源化工企业、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投资者团体

2021-07-23

储能大机会

规划编制的一个重点,是“优先开发当地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电力、力、燃气等在用户侧直接就近利用,结合储能、能等新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2020-04-20

澳大利亚:煤炭大国的能生意

近年来,日本决定将进口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核心,未来几十年的需求或将大幅增加。随着制成本的逐步下降,技术突破,发展非核、低排放燃料的势头正在形成。

2020-02-25

韩国能发电遇挑战

今年,韩国提出了“活用能源经济路线图”,旨在发展能源相关新兴产业,确保技术优势,同时推动环保事业发展。其中,能发电是重要组成部分。

2019-04-01

北京延庆首家加气站正式落地

2020-10-19 09:25:09 延庆区融媒体中心一辆辆能大巴车缓缓驶入加站,专业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地操作加机,为大巴车注入绿色“新动力”。

2020-10-20

国内高校第一个面向冶金方向研究院正式成立

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聚焦未来钢铁绿色生产变革性转型升级关键性技术,围绕钢铁产业低碳智能化重大需求,通过优势学科融合交叉,协同构建新的技术体系,重点突破低碳钢铁冶炼关键共性技术,依托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

2020-09-01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