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08:40:02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刘曲 尚绪谦 世界气象组织3月10日发布最新报告说,2019年是全球有气温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仅次于2016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在此,我提3点倡议。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做努力和成效直接关系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 工业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领域。
2019-06-21 08:58:06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李彪 说到全球变暖,人们通常先想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但其实甲烷排放也是加快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1-08-05 09:11:20 新华网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
2020-05-26 09:20:20 福建日报 作者: 郑昭 全国人大代表张玉珍提交《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建议》。
科学家研究称,如果全球变暖继续加剧,到2100年,全球96%的人口可能都无法摄取足够的ω-3脂肪酸,而这种天然脂肪酸对大脑发育十分重要。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会因为全球变暖而变笨。
2020-08-21 10:23:31 核讯天下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8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洪水、飓风、高温高压和气候变化的其他预期影响,美国数十座核电站(占全美在运核能发电量近一半
在这份全世界234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权威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中,专门设置了关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一章,引用了2000多篇国际上最新的文献,征集了近5000条评审意见,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方面的最新科学认识
全文如下: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1.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53个非洲国家和非洲联盟委员会代表团团长一致认为,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和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2021-11-02 10:03:09 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6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开幕。过去一年,世界尚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又遭遇乌克兰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全球通胀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
我国的气候投融资发展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领域的投资人士和研究人员。气候投融资潜力巨大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速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趋势。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输沙量以增加趋势为主,且冰川、冻土、植被和水文过程等要素迅速变化。这些要素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河流输沙量有着怎样的影响、影响程度怎样等目前尚无共识。
2019-10-08 10:32:06 新华网10月7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克俭在气候变化与核电作用国际会议高官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2021-04-08 09:13:20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张晴丹 继2016年首次评估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后,北京大学教授李本纲研究组经过4年攻关,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