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创造 | 耗时 36 ms

汉能颠覆性移动能源行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术大会上发布的8项中国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纪录,汉能独占4项,继续保持在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地位,其开发研制的发电瓦、发电墙、发电路等新型光伏建筑一体绿色建筑材料,使传统耗能建筑转为产能建筑成为可能

2019-04-10

“风光”产业助力能源低发展

要了解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历程,不妨先来看一组累计吊装数据:2005年进入百万千瓦级、2008年进入千万级、2014年进入亿级、2018年进入两亿级……从曾经名不见经传、风机几乎靠进口到如今规模技术领先

2021-02-24

高峰:能源数字转型是实现中和的必要手段

2020-12-24 09:46:14 能见   作者: 大飞  当前,中国已被看作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

2020-12-24

新能源行业研究:达峰引领,光伏成为主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设定内部减排目标。

2021-03-31

“双”目标再强调 骥翀氢能国产电堆加速氢储能发展 助推达峰实现

2021-04-26 16:53:11 中国能源网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上,我国再次强调“力争2030年前实现达峰、2060年前实现中和”。

2021-07-09

酸锂价向下“跌落”

对于锂价未来的走势,国信证券则预计,2023年锂资源端供给增量在28万吨LCE左右,锂盐供需基本面会出现一定反转,预计供需将维持偏紧格局,锂价出现回落,整体是缓跌的格局。

2023-02-20

雄安新区将打知名氢能高质量发展样板

中国石集团供图为加快构建雄安新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打国内领先的氢能高质量发展样板,9月24日,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石集团公司主办的雄安新区氢能产业发展合作论坛在雄安新区召开。

2021-09-27

赋能行业转型,ABB超前谋划“中和”可持续发展价值链

、2060年中和的承诺,展现了主动承担环境责任、面推动绿色低转型的大国担当。

2021-03-25

聚焦企业核算排放需求,联想推出核算平台免费试用

我们只有走科技新的道路,实现数据的精准、可视、可析,以数字、智能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加速转型,才能真正助力“双”目标的达成。  

2022-06-20

中和进程加速 光伏材料正逢其时

9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达峰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到2030年非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光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非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21-11-26

生态环境部拟启动一项大排查 涉及石油、工等大批企业

目前以臭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PM2.5(占45%),而挥发性有机物是生成臭的主因。“近年来,臭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国夏季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2020-05-20

新纪录 跑出“加速”——从柳工年营业收入历史新高看我市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这是我市工程机械产业新研发“黑科技”,力打转型升级“新引擎”的一个缩影。

汇丰中国完成在华外资银行首笔排放权关联贷款

据悉,这是自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首个排放权关联贷款,体现了外资银行在金融新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

2021-09-13

经济观察:走向中和 中国火电如何转型?

,要实现2060年中和目标,中国必须走一条完新的道路。

2021-09-07

联合国:实现中和核能不可或缺!

,有助于实现中和,从而有助于缓解气候变。”

2021-08-20

探“灯塔工厂”看制业“智变”

由世界经济论坛遴选的灯塔工厂,某种程上代表着业领域智能制和数字生产的最高水平。在132家灯塔工厂中,中国以50席领跑,其中三家灯塔工厂位于合肥经开区。  

2023-06-07

北京冬奥会发布低管理工作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将推动低技术应用示范,开展应对气候变国际合作,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9-06-24

煤电解局:如何过第个困难期?

新规划基调毫无悬念——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清洁转型,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增长,高石能源将大幅减少。而此时,我国煤电尚未走出“第个困难时期”。

2019-08-07

电量最大!宁德时代为“长江三峡1”号注入新动力

2020-12-25 13:26:40 中国能源网近日,电量最大的纯电动绿色商用船舶——“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正式开工。

2020-12-25

新华时评:应对气候变不要空谈要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6日至1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多国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参会。会议时间之长、参会者之众,足以凸显应对气候变已迫在眉睫、不容拖延。

2022-12-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