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2021年的新能源市场,行业给出的一致反馈是“火的一塌糊涂”,这一评价适用于光伏行业的上、下游任何环节,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下,央国企“开”出的巨量装机目标。
很显然,相比去年的玻璃等辅材,硅料作为光伏组件的主材,其价格波动对终端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远远更为巨大,而如此巨大的价格波幅,已足以危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包括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质沼气化)三类,2018年总装机量为1784万千瓦,而水电、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分别为3.5、1.7、1.8亿千瓦
近期,众多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速进军国内车用动力电池产业,掀起了汽车行业新一轮合资高潮。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日前宣布,入股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
2021行程过半,光伏行业从年初的叫苦不迭到6月的高歌猛进,让人触不及防的同时,又生出许多期待。本文将呈现局外人思考,2021年光伏下半场将去往何处?硅料价格拐点已至吗?
这其中,中国光伏与新能源车的崛起与国际化进程波澜壮阔,其与欧洲同行的交流互鉴、竞争合作引人瞩目,值得深入研究剖析。先来看看光伏产业。光伏是一项古老而崭新的技术。
在印度尼西亚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汽车,在越南公路、项目现场忙碌的卡车,在马来西亚奋力赶工的零部件工厂……这些“柳产车”元素,为东盟国家制造业发展注入一股柳州动力,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智造与东盟经济共同体产业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到2021年,我国的地面光伏电站在大部分地区实现与煤电基准价同价。“平价上网”的实现,促使光伏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继而迎接更高增速、更高质量的发展格局,也预示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
2020-07-24 08:32: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丁怡婷 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探索前进,茁壮成长。作为我国六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引入国际先进研发基地与产品中心的同时,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快速实现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
而采用数字化的多能融合,本身又是最主要的新能源应用形式的光伏智能制造与应用,必将引领新的“碳中和”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光伏人的荣光。
当前,大数据从物流、交通等领域加速向工业领域拓展,并在工业物联网等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愈发凸显。柳州正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目标挺进。
7月份,光伏玻璃的价格只有24元/㎡左右,而今已有40元/㎡,短短3个月,价格上涨超过50%!不仅如此,随着行业发展、未来组件产能扩产,不少机构预测光伏玻璃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可能。
在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方面,今年,由柳州螺蛳粉企业、广西科技大学等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发起制定的《米粉(米线)》行业标准,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填补了水煮型米粉(米线)行业标准的空白。
但这一年的光伏行业,却上演了极致的兴衰两旺和行业内卷,一面是豪迈地扩产扩张,另一面却是大量产能几度停工停产。最为吊诡的是,内卷并未带来价格战,相反却是越内卷价格越高,致使装机市场不堪高价而一片萧条。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