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光伏组件 | 耗时 21 ms

“新五大”的新布局:重新定义

随着系统成本下降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日渐成为“新五大”集团建立比较优势的新领域。行业巨头即将发力,中国未来的版图将如何划分?重后的“新五大”发电集团,正迎来新的战略调整。

2020-06-23

:硅料供需紧张或延续至2022年

2021-02-19 11:23:32 中信证券研究我们预计2021/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分别为165/200GW,对应需求量约198/240GW,对硅料的需求分别约为58/70万吨

2021-02-19

2020新增装机能否重回40GW+?

辞旧迎新,展望2020年装机规模,市场能否迎来逆袭之战?由于从2019年起,管理模式大变革,由规模派发转变至以补贴定规模,因此2020年的新增规模仍待新一年补贴新政的下发。

2020-01-15

“松绑”!容配比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在存量电站中提高容配比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尤其是从领跑者开始,竞价带来的压力将提高容配比这一方案推到了前台。

2020-05-27

又一锂电龙头进军

诺德晟世经营范围包含:发电技术研发,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对新能源行业进行投资;设备及元器销售;设备安装及租赁;电站的咨询及维护;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维护及技术咨询;储电力合同能源管理

2022-07-06

魏锁:制氢大有可为

,随着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氢能产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制氢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贡献,太阳能制氢未来将大有可为。

2020-09-21

2020全球需求预测

2020-06-16 13:57:02 pvmagC图表来源: PV InfoLink电池价格已经反弹,且制造商也在4月底提高了利用率。

2020-06-16

悬在板块头上的一把剑

俄乌战争导致欧洲需求大超预期,今年受益海外装机的公司股价基本都大涨新高,而内需驱动的公司则表现疲软。

2022-10-24

青海实现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记者1日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获悉,天合能青海大基地年产5GW 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下线暨拉晶、切片、电池、当日全面贯通,标志着青海省实现了全产业链零的突破。

2023-09-21

能否撼动中国产业?

看似简单的官宣背后,实则是美韩两国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强强联手,后续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也不容小视。

2021-11-24

全球逆变器市场的中国军团

根据中国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产量均超过了全球产量的70%,拥有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全面的领先优势。

2020-05-12

围观2019企业20强及市场布局

2019-12-17 09:27:54 测试网   作者: 蔡静华  2019全球企业20强及生产基地(全球企业综合类最新排名,以上营业收入为18年全年营收;制表参考

2019-12-18

这些年,更替与回归

2020-08-07 09:54:19 太阳能发电网   作者: 吴军杰  一年一度,人再次汇聚浦江两岸。上海这座城市,记载了最多的创业故事。

2020-08-07

2021材料价格变动

2021年,太阳能级高纯晶硅在供不应求中价格暴涨,直接传导至下游产业链,或多或少让我国新增装机受到了一定影响。那么,在2021年产业链中,哪些材料价格变动最大呢?

2022-01-06

经历“三重门”:洗牌潮里谁生谁死?

因为文落款时间为5月31日,故被称之为“531新政”。531新政,给高歌猛进的中国产业踩下了“急刹车”,这份给行业的儿童节“成人礼”,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心里。

2019-06-13

柳产汽车零部海外“圈粉”

滤清器配自动化生产线。“我们两家公司的合作已经超过10年了,很荣幸能拥有像你们这样实力强大、工艺精湛的合作伙伴。相信我们的合作还会有更多个10年,合作领域也会不断拓宽。”

打压中国,美国把自己搞虚脱了

据彭博社报道,今年6月以来,美国海关已扣留了多达3吉瓦的进口;到今年年底,预计将有多达9至12吉瓦的被阻止进入美国市场。

2022-09-21

西藏弃超25%,全国风电、消纳情况!

2021-02-07 07:43:58 智汇2020年四季度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整体较高,但新能源利用率同比有所降低。

2021-02-08

分布式强配储能须谨慎

报道援引当地供电公司人士的观点称,储能是产业发展的命脉,没有储能的是没有未来的。分布式配置储能为有序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开发提供强力支撑,更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率先蹚出新路。

2022-01-14

平价“最后一公里”如何稳中求进?

在补贴还有两年转型期的情况下,中国专委会副主任王斯成认为,将价格降到2元/Wp以下,系统造价降到4元/W以下,通过技术创新将度电成本降到0.4元/kWh以下,就是在为平价铺平了道路。

2019-04-09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