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光伏组件:“扎堆”退 | 耗时 24 ms

海兴华翔农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日前,海兴华翔200兆瓦农互补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沧州年内首个新能源项目顺利投产。

2022-02-18

机构:分布式有成长空间

国资委近期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业务占比;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智能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

2022-01-05

行业发展迅猛 老牌名企却全面退出上游制造

行业快速发展,众多企业争先恐后加码上游制造业之际,深陷经营困境的卡姆丹克却只能无奈退出,颇显惋惜。

2022-07-06

美国气候政策再现历史性倒退

这一裁决不仅动摇了美国联邦机构的监管根基,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碳减排和环保事业的一次“历史性倒退”。

2022-09-06

8月行业最新政策汇总 补贴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2019-09-02 08:18:44 元一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8月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发电累计装机18559万千瓦,同比增长20%,新增

2019-09-02

《开辟“中国电站运维第二战场”》的探讨

当下中国存量电站装机己超过200GW,出于对电站收益增长的期待与追寻,我一直认为中国存量电站的运维是个问题:中国产业还是太年轻,对进入产业链节点的企业门槛约定力力度不够,使得产业发展供需格局无序

2021-03-11

产业价格维稳,市场需求或延续到明年一季度!

2019-06-19 10:22:45 人家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年风电、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将对2019年度发电项目建设实施分类管理

2019-06-19

工信部严控新规难抵热,东方日升豪掷206亿加码电池、

东方日升认为,若上述协议顺利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其电池片、及相关产品产能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020-06-08

现在的股票还能持有吗?

2020-12-07 10:04:24 新闻   作者: 吕东  长期来看,龙头股未来还有继续上涨空间,但是短期来看,部分股票有筑顶滞涨态势。

2020-12-07

四季度装机有望加速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均预计业绩大幅增长。

2022-10-24

1200GW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2020年,中国的高纯晶硅产量成为全球第一,约占全球65%以上的产量,电池占全球70%以上的产量。同时中国装机量、发电量均连续7年位列世界第一。

2020-12-17

首个、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落户大庆

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对、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实验室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但对户外实际运行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导致许多已建成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没有得到科学有效评估。

2021-07-22

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115GW 中国排名第一

2020-04-30 10:30:54 元一能源编者按:国际能源署发布2020年全球市场报告,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114.9GW,中国排名第一。预计2020年新增装机120GW。

2020-04-30

平价时代到来 行业2022年有哪些重要展望?

展望一:硅料新产能或于下半年集中释放在产业链中,上游包括: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环节;下游则为应用系统环节。

2022-01-10

平价上网丨超级:哑巴开口

2019-07-12 10:55:19 索比太阳能网   作者: 曹宇  这是一个横跨、通信、AI、材料等多个学科,全球企业协作而诞生的伟大产品。

2019-07-12

将成全球最主要电力来源

当前,我国的产能大约为150吉瓦,该产业的就业人数达250万,全产业链年产值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出口超200亿美元。从成本下降幅度看,10年内价格和系统成本均下降了90%以上。

2020-02-27

每瓦降四分市场不买账 再到1.80成为可能

主流1.75元依旧坚挺,可能涨价格何时下调成为人们关注话题,不过截止到目前,乐观观点是年底价格出现拐点,保守观点则认为农历新年之后,价格才可能下行。

2020-09-15

时璟丽:加储能可能成为重要新业态

大家更加关注2020年发电政策,基本延续2019年的主要政策,包括强调消纳、土地场地等一些前置条

2020-03-10

多晶硅每吨跌破8万元 何时触底反弹?

简单来讲,产业链包括硅料、切片、电池片、电池、应用系统等环节。其中,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

2019-04-09

兴衰大轮回:历史正在重演?

对于这一批产业的“外来汉”,有的原本可能是产业链某环节的供应商,进而实施关联业务延伸;而更多的则是原主营业务与“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企业,抢抓市场热点领域,以期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

2022-10-20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