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光伏竞争新格局:硅料 | 耗时 33 ms

再扩40w吨产能,通威吃定TOPCon进玩家

,加上公布扩建的产能,预计2024年底产能或接近80万吨,市场渗透率约40%。

2022-08-31

百亿项目落户德阳 计划年产大尺寸片25亿片

5月30日,德阳市与天合能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2023-06-16

:李振国谈片价、尺寸、产能、市场与战略布

同日,在隆基股份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中,隆基股份董事兼总经理李振国就产品尺寸、产能、片价、研发投入、市场布等方面与投资者们进行了交流,以下为其中精华内容。

2022-01-05

64亿元大单!东方日升发展前景再获重磅加码

2021-04-29 10:21:12 太阳能发电网近日,东方日升控股公司聚业与上机数控子公司弘元材签订5万吨多晶采购长单,分四年逐步销售,预计总金额将达64亿元(含税),2021年首批销售金额约为

2021-07-16

2021扩产赛再起:片100GW、电池组件63GW、多晶24.5万吨

在去年经历由、玻璃供需失衡带来的涨价热潮之后,为了避免历史重演,调节供需平衡,同时随着厂商复产、玻璃产能放开,业内又一波扩产浪潮开始。

2021-03-01

多晶致密均价243元/kg

3月9日,PVInfoLink发布产业链最周价汇总,上游片环节价再次上涨。价说明自3月起,InfoLink增182/210mm双面双玻组件不分区售价。

2022-03-11

四连降!组件降价浪潮即将到来?

具体看,本周单晶复投成交价在20-21.1万元/吨,均价20.61万元/吨,较上周下跌0.96%;单晶致密成交价区间在19.7-20.7万元/吨,均价20.29万元/吨,较上周下跌1.50%;单晶菜花成交价区间在

2021-07-29

供应200GW,终端需求170GW,为何仍供不应求?

2021年4月份以来,上游制造端每月都在上演片、电池片、组件轮番涨价的固定戏码。

2021-08-26

“拥为王”再现,有公司利润暴增 700 倍,上游收割红利贯穿全年

" 碳中和 " 概念提出至今,作为清净能源的重要一支,产业交出了一份 " 喜忧参半 " 的中报成绩单:上游满产满销,业绩亮眼;中游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受困与成本压力

2021-09-13

片价下调将传导至组件市场 专家:12月份大概率会出现装机抢工潮

  继10月31日宣布下调片价后,11月27日,TCL中环再次宣布下调片价。而在11月24日,另一龙头隆基绿能也宣布下调部分片价。  

2022-11-29

中环股份全球片市场全面领先 研发支出连续6年增长

2007年上市以来,中环股份持续进行产业布。wind数据显示,公司先后收购了中环、国电、迈吉太阳能、环美能源、东方环晟等多家半导体产品、设备公司,使得公司产业版图不断扩大。

2019-12-20

降价后,HJT明年预期有何变化?

HJT是明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今年因为俄乌冲突,欧洲能源需求爆发,受益于海外需求爆发的企业基本都拥有较好的业绩。

2022-12-20

又一世界级多晶巨头,15GW建组件基地

2021-01-19 09:11:58 世纪能源网昨日,双良节能晚间发布公告称,中标疆大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GW组件及配套项目。中标金额约2.92亿元。

2021-01-19

44.5万吨、片185GW、组件44.5GW,隆基、晶澳等35家企业扎堆扩产

据北极星太阳能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首季,35家企业宣布了约46个项目,投资金额超1237亿元,项目涵盖多晶片、电池片、组件及玻璃等核心领域。

2021-07-16

复盘2021年多晶供应真相

“钢在“吼”,银在“叫”,“窜窜窜”……破140、破150、破160……多晶节节攀升的价时时挑动着人脆弱的神经。

2021-07-19

指数 企业

分四个环节分别是原片、电池片、组件、系统四个环节;其中原主要生产多晶,是整个产业链供给的源头,其中上市的企业包括保利协鑫能源、通威股份等。

2021-03-18

双良单晶二厂开始正式投产

3月14日,双良(包头)有限公司单晶二厂开始正式投产,双良集团总裁马培林、双良经营团队及单晶二厂技术骨干员工代表出席了投产仪式。

2022-03-16

已至!全面下跌

2021-06-24 09:51:35 全球   作者: 蔡静华  根据EnergyTrend6月23日最产业供应链价片、电池、组件均出现不同幅度降低,止住涨势

2021-07-22

去年净赚51亿,保利协鑫预计2022年产能36万吨

55.34亿,利润创历史高如果分类别来看,保利协鑫业务实现利润55.34亿元,创造上市以来最佳业绩。

2022-04-08

"拥为王"再现 ! 多晶十年大变

多晶多晶大变曾经,中国产业面临“两头在外”的尴尬面。由于当时产业链中游的电池与组件生产端在国内,而原端和市场端却在海外。在上游没有议价权,在下游没有定价权。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