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出货量稳居第一,一体化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23年3月30日,晶科能源累计组件出货量达150GW,为全球首家突破150GW的光伏企业。产能均衡提升,一体化规模和效率持续提高。
而如今,另有一大板块正悄然崛起,那便是光伏产业链,从6月29日至近,申万光伏设备指数累计上涨25.17%,若分上两周和下两周看,6月29日后的两周该指数上涨24.24%,而近两周上涨4.72%。
一文中,我们曾对光伏产业链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明确指出光伏行业的内卷是由于中游硅片企业扩产催生的,在规划产能明显大于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一场硅片企业的“风暴”或将开启。
一文中,我们曾对光伏产业链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明确指出光伏行业的内卷是由于中游硅片企业扩产催生的,在规划产能明显大于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一场硅片企业的“风暴”或将开启。
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30.58GW,同比增长16%,新增6.82GW;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55.02GW,同比增长31%,新增4.58GW。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近日在第十四届(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期间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表示,太阳能在未来数年会对全球的能源格局带来深刻影响,而近期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对整个光伏平价上网不会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近日,国网武汉的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光储充”就是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到储能系统中,然后给电动车充电,它也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模式。
9月6日,近期“跌跌不休”的光伏板块在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上演“王者归来”,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SI:931151)暴涨4.81%,报收5203点,两市共有超百只光伏概念股上涨,其中N型电池概念股和光储概念股涨幅居前
虽然作为规范条件,不具有强制执行性,但文件的发布,还是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其被认为是管理部门出手规范电池行业“扩产潮”的举动。工信部的警示,也揭开了动力电池企业“疯狂扩产”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国内厂商的技术引进和研发,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替代进口的转变,截止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光伏玻璃的最大出口国,产量占比达到全球90%以上。
不过,比亚迪刀片电池加速出鞘外供、磨刀霍霍加速扩产倒是千真万确。近期比亚迪又有大动作。日前,襄阳市年度重大项目“开门红”系列活动暨高新区一季度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隆重举行。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提升转换效率,首先要依靠电池片效率的提升。以PERC电池为例,头部企业目前量产转换效率可以做到23%左右,晶澳的182电池已经达到23.1%以上的量产效率水平。
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导致产业链供应链价格全面上涨,至目前,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较年初已分别上涨29.3%、21.3%、5.3%。供应链价格的上涨短期内给光伏行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然而,在硅片价格松动的同时,电池价格却仍在持续上涨,有行业人士指出,1.34元/瓦的电池现货难求,头部电池企业报价大部分在1.35元/瓦及以上,甚至1.38元/瓦的价格也时有报出,并且一片难求,“组件满产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