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光伏无补贴项目市场积 | 耗时 43 ms

亚洲最大、全国首个 青海格尔木平价上网发电“实力领跑”

这就是国内首个平价上网发电—三峡新能源格尔木500MW领跑者,也是亚洲一次性建成的最大陆上

2019-09-20

资产大甩卖,协鑫新能源是出于这两大原因

根据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在此种政策背景下,风电和行业或迎来一轮抢装潮。

2019-06-05

西藏最大储能开工 山东国企建!

7月25日下午,伴随机器的轰鸣声,由水发集团投资建设的50兆瓦“+储能”综合能源示范正在进行打桩作业。

2020-07-27

欧洲产业协会:未来5年欧盟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2020-03-13 09:40:28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欧洲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日前发布《2019-2023年欧盟太阳能展望》报告,对欧盟的现状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

2020-03-13

又一锂电龙头进军

诺德晟世经营范围包含:发电技术研发,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对新能源行业进行投资;设备及元器件销售;设备安装及租赁;电站的咨询及维护;风力发电与生物质能发电的开发、建设、维护及技术咨询;储电力合同能源管理

2022-07-06

深陷"囚徒困境": 淘汰赛已经开始

根据通威股份的公告,该公司计划在成都双流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组件,预计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

2023-07-06

深陷"囚徒困境": 淘汰赛已经开始

根据通威股份的公告,该公司计划在成都双流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组件,预计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

2023-08-22

七大央企齐发力 电站配置储能加速落地

自2020年以来,七大央企共16个储能进入招标及建设阶段。从上表不难发现,主要地位于内蒙古和山东。内蒙古政府在《2020年发电竞争配置方案》中明确优先支持+储能建设。

2020-06-17

需求迎边际改善

2022年4月下旬起,板块强势反弹,与行情启动前相比,指数最高涨幅接近50%。

2022-07-06

王斯成:2020年新增装机规模应在40-42GW

2020-03-23 08:22:10 电缆网“今年的新增装机规模应在40-42GW。”

2020-03-24

企业“搅动”储能风云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中全球出货量(国内+海外)超1GWh的企业共计16家。其中,阳电源、天合储能、双一力储能、阿特斯储能均为系企业。

2023-08-01

2020年火爆开局,国企已提前布局

国企抢先布局自2015年领跑者计划出台以来,在领域频现国企身影,而五大发电集团凭借雄厚实力更是跻身电站巨头。

2020-03-26

5月海外招标统计:量超8GW,欧亚国家为主

2020-06-11 10:57:38 PV-Tech据PV-Tech不完全统计,2020年5月以来,全球海外已公布的招标量已经达到8297.03MW,另外,招标结束待建

2020-06-11

分布式强配储能须谨慎

随着分布式装机的进一步提速,其所涉及的建筑、人口和财产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样的景里大规模配置储能,显然需要谨慎。

2022-01-14

发电扩容50GW 或于8月底大规模启动

2019-07-16 08:42:44 未来新能源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19年发电国家竞价结果,2019年拟纳入国家竞价范围的共3921个,覆盖22个省份,总装机容量2278.8642

2019-07-16

解密:风电的估值为何远低于

中证产业指数年内涨幅达到105.63%,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与此同步,2020投资超过4000亿元。

2021-03-08

“房地产化”,地方政府跑步进揩夺产业红利

,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一道。地方经济发展吃力,行业大红大紫,坐拥资源的地方政府,很自然地打起了生意的脑筋。“以产业换”,正在成为各个地方释放的必要条件。

2022-08-23

组件:被低估的技术创新高地

是时候给组件“正名”了。01历史上的组件技术创新行业的技术创新,我们将过多聚焦在了硅片及电池片环节,从单晶到多晶,从BSF到PERC再到N型,从TOPCon到HJT,等等。

2022-10-24

双碳标下,装机量为何不升反降

价格回落之后,产业还面临如何降低非技术成本的挑战。之后,相关权限下放到各地方政府。由于土地成本、税费标准不一,以及一些地方要求产业配套投资等,的非技术成本短期内快速上升。

2021-07-22

美国再提延长进口关税

对于这提议,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等多家行业机构均提出异议,表示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不仅没有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业,反而已造成数万人失业,并严重阻碍了美国本土产业的发展,甚至将危及美国实现气候标。

2021-12-2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