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光纤”)展厅,直径达23厘米、长3米的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映入眼帘,该公司已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光纤拉丝生产线;在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柔性生产车间里
为降低因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差异导致的产业链供应困难、材料浪费及客户系统设计的应用困扰,推进矩形硅片组件尺寸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我国光伏产业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各种技术方案和路线层出不穷。
11月10日,三一硅能(株洲)有限公司首根单晶硅棒在株洲下线,标志着三一集团在大尺寸单晶硅棒制造工艺上的突破,将为未来产业的规模化落地,为生产低氧含量、低碳含量、高少子寿命、电阻集中性良好的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太阳能级高纯晶硅在供不应求中价格暴涨,直接传导至下游产业链,或多或少让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受到了一定影响。那么,在2021年光伏产业链中,哪些材料价格变动最大呢?
截至2020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7亿千瓦,同比增长9.6%;其中,水电装机3.65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089万千瓦)、风电装机2.23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2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
(图片说明:鸿新新能源光伏项目正式点火投产)黄涛明先生介绍,鸿新新能源光伏项目作为云南省级重点项目与大理州首个高效光伏硅片生产基地,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期随着M12大尺寸硅片的推出,光伏企业之间的尺寸战争已经打响。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光伏企业,赛维集团早已布局166mm大尺寸硅片,并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
同样以供需失衡缘由涨价的还有硅片,半个月之内,单晶硅片龙头连续两次提涨对外报价,相比于2月报价,涨幅超过12%。以166尺寸为例,硅片的价格涨幅将提高电池以及组件成本约5-6分/瓦。
另一方面,则是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多样的、可见的成本降低路线图,此路线图为“景气的下游需求”进一步强有力的保障,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造,产业链的中游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
晶澳科技拟投50亿元建拉晶及切片项目晶澳科技起家于硅片,随后发展电池,最后布局组件,这一点和其他多数组件厂商从下游往上游延伸的策略有所不同。
在双碳目标的超高预期以及严峻的供应链管理下,深度一体化模式开始席卷光伏行业,且不仅仅是上游制造企业。驰骋终端市场的五大发电集团,继国家电投布局光伏全产业链后,华能集团同样开始发力。
隆基股份表示,标的公司生产基地位于越南,目前拥有光伏电池年产能超3GW,光伏组件年产能超7GW。而在1月2日,隆基股份就在楚雄签署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片项目投资意向。
今年是我国“碳中和元年”,被视为最清洁能源之一的太阳能产业随之迎来发展机遇。光伏终端需求持续爆发,驱动产业链扩产潮涌起,多环节迎来量价齐升,产业整体迈入景气阶段。
根据公告,中环半导体光伏210产品规模提升加速、生产产品结构转型顺利,利用210产品差异化优势,缓解下游客户成本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一系列技术进步,报告期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明显,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
内蒙光伏基地单晶5期项目提速,2季度预计全部达产。内蒙光伏二期G12切片项目于4月投产,预计将于年内达产。新能源晶体方面:在新的体制下,我们的决策速度加快,产能快速提升。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