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光伏双巨头市值“大跃 | 耗时 39 ms

韩国在美投资

当地时间周四(3月23日),韩国韩华Qcells宣布,计划在美国佐治亚州投资1.47亿美元,建设一家生产太阳能封装胶膜的工厂。

2023-03-31

企业分化

三个月过去了,公司陆续披露一季度业绩,在这场疫情考中,有哪些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又有哪些公司开始掉队?

2020-05-19

南存辉:新能源产业是碳目标实现的主要力量

同时,碳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体现了我国的国的责任和形象。我们怎么去落地实践它?比如围绕太阳能利用,产业这块我就带来五六个提案,分别从生产、应用、消费、服务、规约、政策等方面建言。

2021-03-03

行业最的谎言:龙企业!

企业估为什么一直偏低,因为这种全产业链在中国,自主产权,能够真正做到赚全世界钱的行业一直被一个阴影笼罩,那就是只要技术一改变,曾经的行业龙就会倒下,曾经的首富就会变首负。

2020-09-04

警惕新时期电站运营的“三座山”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站的风险与压力也在随之发生变化。补贴时代,土地、电网、融资成本并称为国内电站非技术成本的“三座山”,但这三座山是针对于电站开发端的标准与红线。

2022-08-02

10位佬的战略对决

2005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的民营企业,让施正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富有的人;2007年,成为全球最组件制造企业,从此世界产业满满地都是中国故事。

2020-06-02

良节能深涉激进负债率82% 募资35亿资金仍然不足

究竟是行业内卷太严重,还是良节能过于激进?跑步入场硅片领域的良节能,频频动作令场吃惊。

2022-10-24

行业复盘(深度好文)

;2.降本提效潜力,有望成为最廉价能源,降低全 社会用电成本。

2020-09-15

业又见鳄!日本化工宣布进军

2020-03-18 10:58:53 北极星太阳能网随着平价时代开启,产业是真的成了香饽饽。

2020-03-19

高瓴“接盘”,这家公司布局有多

据悉,重仓隆基股份,是继通威股份之后,高瓴在领域的第二次出手。高瓴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在二级场疯狂扫货,手笔布局新能源。此前高瓴还参与了另一位通威股份的定增,投资总额为 5 亿元。

2021-02-09

良节能签署7.44亿元装备

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8日签订了《买卖合同》,本合同标的为多对棒还原炉设备,用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

2022-08-10

良节能签署7.44亿元装备

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8日签订了《买卖合同》,本合同标的为多对棒还原炉设备,用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

2022-03-02

助力“碳”目标 内蒙古加速建设风基地

等来年板架设起来,这片漫漫黄沙有望变身“蓝色硅谷”。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沙漠,60%以上是流动沙丘,在风作用下,一夜间黄沙就能刮到京津冀地区。

2021-10-26

阵营之战硝烟再起,八联合倡议共推“210”

2020-11-30 10:18:49 能荐中国产业两尺寸阵营——“182”阵营和“210”阵营之间的纷争愈演愈烈。

2020-11-30

石定寰:“十四五”有可为

去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规模达2.04亿千瓦。“十三五”规划期间,装机规模无疑将比原计划至少翻一番。那么,“十四五”期间的装机空间又有多? 电网消纳能否匹配规模的装机需求?

2020-06-16

地:中国场仍有增长空间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地认为,在未来的能源转型过程中,国内外场都有的增长空间,产业前景广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多国项目出现推迟。

2020-09-29

良节能再中通威订单 | 深度合作,助力产业发展

2021-02-23 12:45:10 中国能源网近期良节能与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签订了《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工业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二期5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使用的多对棒还原炉设备

2021-02-23

面组件除外!美国宣布进口税延长4年

近日,美国白宫和国会对外宣布,确认延长即将到期的进口关税政策四年。但在细节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调整。

2022-02-10

韩国再战中国企业

近十年来,我国产业高速发展,并在多次技术转型和政策调整后迸发出更强的活力,才成为了全球产业的领羊,也孕育出一批全球知名的企业。

2021-09-16

转折:N型电池的野望

2021年,产业最的变化不是上游涨价,也不是供应链角力,而是电池技术走到了时代的拐角。三条路线,两阵营降本增效是产业发展的唯一主线,而其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迭代,电池尤其如此。

2021-12-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