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产业在政策引领和需求驱动下,迎来高速发展。国民大品牌公牛自2021年进入充电桩行业,2021-2022年充电桩销量“1年增长超3倍”。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发现,很多充电站的充电桩无法充电,有的无电源接入,有的甚至根本没安装配置充电模块,大量充电桩成“僵尸”。这是10月19日拍摄的淮南政务服务大厅停车场充电站。
几天前,南方电网刚刚宣布,未来四年在充电桩领域计划投资251亿元,规模增长10倍。经历五年发展,行业形势已出现很大变化,需重新思考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台新的纲领性战略和指导性文件。
“在南京,充电越来越方便。”每天开几百公里的网约车司机竖起大拇指点赞南京的“充电”网络。据最新数据显示,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建成22706根,居全省第一,桩车比为1:2.2。
而南方电网计划全年投资12亿元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未来四年投资规模累计251亿元,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为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
2014年5月,国网开放充换电运营设施市场,2015年央地补贴充电桩建设,民间资本逐鹿。2017年,受制于充电桩利用率低造成运营企业亏损等因素,资本热情衰退,充电桩建设进度趋缓。
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提升,加速建设充电桩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德国大众汽车联合上海度普新能源推出灵活储能快充桩项目,助力解决充电慢、充电难等行业痛点。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借力“新基建”风生水起,移动充电也热度攀升。据记者了解,除了移动智能充电外,目前行业内还存在车载式上门充电等其他移动充电形式。
据悉,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0.2万台,突破百万。截至7月中旬,包括传统车企、加油站、出行公司、支付方式等多行业的投资者宣布了新布局计划。一时间,充电行业被“炒”得火热。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首次提出对充电桩的建设;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
应该在节前提前给充电桩进行全面“体检”,同时,采用换电模式也是解决充电难问题的一个思路。排队4小时充电1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十一”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因充电问题频频上热搜。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新增用户大幅减少,给充电桩持续盈利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充电桩行业自身产业链受到经济影响,整体经营和生存艰难,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倒闭关门。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