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其摆在国家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
其中,电源侧储能装机规模最大,超过580MW。2021年,新型储能新增规模继续扩大,突破2GW,而从接入位置来看,用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源侧项目仍是市场主导。
2020-11-18 10:31:41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截至2020年9月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的累计装机规模达186.1GW,同比增长2.2%
新型储能迎重要文件,行业发展行稳致远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着力推进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电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
首批总价值约140万元的移动储能电源,数量1004台,其中包含功率和容量不同的各类产品RIVER、EFDELTA、RAPID等,在2月8日装车运往武汉方舱医院。
2019-09-12 15:38:51 经济参考报近日,中国首个基于煤矿巷道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在大同煤矿集团云冈矿开工建设,这是煤炭大省山西推进能源革命的又一举措。
2020-02-24 09:58:26 光伏测试网据《全球市场洞察》(Global market Insights)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太阳能微型逆变器和功率优化市场将从2019年的5.5亿美元市值增长到
好比掘金热先令送水人致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让储能产业成为新能源市场又一“当红炸子鸡”。新能源汽车的从无到有、光伏风电的十年蛰伏,都为今天的储能技术打下“江山”。
项目方整合光伏与储能领先技术解决方案,采用“光伏+储能+农业+旅游”综合能源利用模式,打造既能满足高效发电需求,又集观光旅游、光储领先技术解决方案展示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精品项目。
储能以其灵活调节能力,逐步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技术,为新能源消纳、电网控制能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储能行业乘风破浪,成绩可圈可点。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深度赋能应用,协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加速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11月25日,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举办,通过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助力柳州螺蛳粉原材料走进实体店、走向全国,实现柳州螺蛳粉原材料柳州产柳州配,推动原材料产业向规模化
2020-02-03 14:47:36 中国储能网继2019年开展了创纪录的太阳能发电拍卖活动之后,葡萄牙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工作开展又一次招标活动,目前暂定在2020年第一季度末启动。
显然,未来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中,无论是基于稳定性电力输出还是调峰调频的需求,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装备,储能必不可少并且被寄予厚望。
2020-12-15 16:34:42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小试牛刀:储能预热期,含苞待放(2012-2016)2012年,昆兰新能源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 “大容量MW级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