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
该车间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在生产过程中深入应用的典范,拥有行业标杆式的绿色智能溴冷机生产线,配备智能化焊接设备、大型行车、智能工厂管理系统及各类环保装备,配套建设有1MW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面向新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应用牵引,强化创新成果迭代和应用场景构建,着力打造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模式。坚持系统布局。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原名: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组织高水平可再生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2021-01-22 11:24:02 中国能源网2021年1月21日,全球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晶科能源”或者“公司”)(纽交所代码:JKS)宣布,公司的Tiger单面组件荣膺PV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对未来前景的一瞥,因为你仍然有大量的太阳能、农场资源可以利用,”埃迪斯说,“在接下来的12个月中,我们将在每天中午定期产生50%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于全国电力市场,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周孝信指出,能源互联网是在智能电网基础上,互联网思维理念和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系统和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即 “互联网化”,这是新一代能源和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伍德麦肯兹能源转型基准情景预测中,到2050年,由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色氢能和由甲烷产生的蓝色氢能与碳捕获和储存相结合,可以共同满足全球最终能源消耗总量的5%,而目前这一数据为零。
资料显示,卓越新能成立于2001年11月0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生物柴油(非粮)、甘油、轻柴油乳化剂、脂肪酸酯类产品及生物柴油(非粮)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6月22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德州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做好生物质资源利用潜力调查,合理规划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推进生物天然气等非电利用。
而据业内人士测算,若2021-2025年非化能源占比提升至20%,则光伏、风电的年均装机量需要分别达到80GW和50GW以上;若2026-2030年非化能源占比提升至25%,则光伏、风电的年均装机量需要分别达到
不断完善中的全产业链条发力新能源商用车,福田汽车正在全力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进而为用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专家表示,在芯片供应短缺令全球车企承压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好成绩,彰显了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优势。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逐渐树立,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了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潮”以及碳中和目标叠加持续降本,尽管遭遇原材料涨价以及招标价格节节下降的“两头围堵”,但多家风电产业链企业依然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负责“氢燃料客车安全出行保障测试技术研究”的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研发主任胡芳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2019与2020年持续两个冬季的检测与评估显示,氢燃料电池汽车低温性能非常可靠,续驶里程明显优于纯电动汽车
当前这些问题的根本,核心还是要洞察光伏行业中长期的产业格局,符合这种产业格局的企业定位可以生存,不符合这种产业格局的定位可能死掉。未来的光伏产业格局,无非三大类玩家,头部企业必然选择其一。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等领域,但电池的安全和寿命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选择、系统设计和使用工况的影响,这些耦合因素使得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较大的挑战。
目前,消费者和企业以平均价格购买电力。然而,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电力的现货价格变化很大。当需求量最大时,一个实时定价的智能电网将收取更多的晚间电费。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获悉:当前,甘肃新能源装机达3155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量的49.31%;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1978亿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由2016年的60.3%提升至2021年的96.8%,
回顾所有赛程,300余家本土企业携创业项目同场比拼,亮点纷呈。大赛展现了柳州企业的创新实力和创业激情,在我市掀起又一轮“双创”热潮。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