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储氢 | 耗时 26 ms

国产加站用储氢瓶“开挂”

“国内加储氢瓶的规模化推广的瓶颈将会因为这款产品的推出被打破。”业内资深人士告诉高工电。

2020-06-12

国产70MPaIV型储氢瓶风起

而随着近两年燃料电池汽车的火热,关于70MPaIV型储氢瓶的研发终于有了“破冰”迹象。

2020-03-06

硼化纳米片可安全储氢

2019-10-29 08:00:29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华义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硼化纳米片在常温常压下即可通过光照释放出

2019-10-29

车载储氢瓶背后的“挑战”

2021-06-15 09:38:39 势银能链燃料电池车车载储氢瓶一直以来就是FCVC、UNDP盛会关注的焦点:因工作过程高压力,储氢瓶本身需满足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安全要求,按压力容器进行监管

2021-07-09

储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0-05-09 08:20:47 能科学与技术储氢技术作为气生产与使用之间的桥梁,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储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与其它储氢

2020-05-09

固态储氢材料要走出“象牙塔”

在这三种方式中,固态储氢具有最高的体积储氢密度。“固态储氢相对于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具有体积储氢密度高、工作压力低、安全性能好等优势。”

2020-04-08

储氢方法已超10种!哪种更有优势?

目前常用的储氢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储氢、化学储氢与其它储氢。不同的储氢方式应用场景不同,通常所说,物理储氢技术成熟,化学储氢更有前瞻性。从细分领域看,已经有11中储氢方式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已经或者将要使用。

2021-12-28

发展固态储氢材料 让能利用叫好又叫座

固态储氢是未来高密度存和能安全利用的发展方向。

2021-07-09

液态储氢技术获革命性突破

2021-06-07 10:12:01 Kontak 全球能网是地球上最环保的能源资源,它也是最丰富的。

2021-07-09

4.8吨/日,全球加量最大站储氢瓶组顺利交付

2020-12-01 08:10:04 能观察能观察消息,11月26日,全球日加量最大的北京大兴能科技园站用储氢瓶组订单顺利发货。

2020-12-03

我国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投产

记者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的生产线看到,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2020-10-15

全国首个固态储氢项目 解决“绿电”与“绿”转换难题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能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固态储氢装置气体进出阀门的开闭情况。甘丽莉摄3月2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态储氢开发项目率先在广东广州和云南昆明实现并网发电。

2023-05-08

全国首个固态储氢项目 解决“绿电”与“绿”转换难题

常温状态也能实现能存  走进固态储氢开发项目成果之一的广州南沙小虎岛电智慧能源站,7个气的长方体金属块映入眼帘,这就是刚刚投运不久的固态储氢装置。  

2023-04-11

这家固态储氢公司让燃料电池汽车更安全

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中,高压气态储氢存在着压力高、体积储氢密度低、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而液态储氢技术尽管储氢密度高、安全性较好,但技术复杂、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2021-12-01

蒋利军:固态储氢材料技术有待走出象牙塔

采用固态储氢既可以大幅提高体积储氢密度,又可以提高的安全性。可为解决人们最关心的能高密度存和安全应用这两个问题,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

2020-05-15

高端碳纤维紧缺 或将引发储氢瓶供应危机

国内一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告诉高工电,公司去年已经下单了一批35MPa的三型储氢瓶,今年再下单,价格有所上浮不说,关键是还拿不到货。在整个车载供系统中,储氢瓶是关键部件之一。

2021-07-09

总投2.4亿,“固态金属储氢项目”落户如皋能小镇

2019-11-04 08:35:49 OFweek能10月30日,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在能小镇正式签约。

2019-11-04

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线投入运营

肖明说,储氢材料技术创新面临重要发展机遇,而稀土系储氢材料是目前生产工艺最成熟、产业规模最大的固态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可作为能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手段。

2021-01-19

除了制成本,“卡脖子"问题在中游储氢

、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市场机构和专家学者,围绕能制备、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全产业链。

中国未来可能面临来自储氢的挑战

中国可能有很大的燃料汽车目标,但有传言称,中国可能面临存方面的挑战,这可能使实现这一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019-07-15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