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企业认定 | 耗时 26 ms

柳江区推行部分建筑(市政)工程项目承诺制改革承诺“开工” “开跑”

据悉,柳江区对部分建筑(市政)工程项目实行“双容双承诺”(即容缺、容错,项目主向政府承诺、政府向项目主承诺),在满足基本施工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项目的土地使用手续、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等施工许可前置程序实行承诺制

挖掘“金矿” 全速发展——关注新能源汽车产的“柳州模式”

上个星期五,“新能源汽车”成为柳州的热点话题,我市不仅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博览会,成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第五站,还汇聚了来自全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家,召开了一场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

关注| 围绕氢能可形成万亿产值的产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氢能产未来将形成至少万亿产值的产群,重卡将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同时,氢能产存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高、关键核心技术待突破和管理制度需创新等亟待破解的问题。

2022-11-29

《精细化工产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解读

三是活力不断增长。精细化工百强平均营收超百亿元,骨干在聚氨酯、氟化工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力,中小深耕细分领域,涌现出千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四是集聚发展取得成效。

服务RCEP落地 积极助享红利 我市在全国性会议上分享经验

市贸促会获颁中国贸促会自贸协地方服务中心,并就发挥贸促职能优势服务RCEP落地进行经验分享。

中国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建,将覆盖全产

氢能及燃料电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变革的核心力量,以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方向,已成为评判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2020-09-21

我国工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记者8月16日从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获悉,2022年我国机器人产收入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3-08-18

央视《焦点访谈》:现代化产体系建设向“实”而行

辛国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传统产的发展产生了识上的偏差,比如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载能产等同于落后产、夕阳产

2023-07-07

上门做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解难题 —— 大力开展柳州市2022年“服务年”活动

新年伊始,我市启动2022年“服务年”活动。作为广西重要的工城市,中小为我市在经济发展、吸纳就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市中小数量多、分布广,同时遇到的问题也方方面面。

关于2019年柳州市小微服务补贴券签约服务机构的公示

附件:2019年柳州市小微服务补贴券签约服务机构公示名单.docx

“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未来景气度如何?

因为这个行技术进步太快了,过去占据优势地位和优势产能的一些,往往会由于一轮或者是又一轮的技术进步上市自己的龙头地位,所以会使得这些在不断变迁、不断革新的光伏技术中逐渐被抛在后面了,新的这些裹挟着先进的技术和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优势

2021-07-21

“国补”几乎减半 “地补”全面取消 新能源车面临优胜劣汰格局

同时,新政的实施也加速了行“洗牌”,依赖补贴存活的低端要被淘汰,新能源车唯有加快创新驱动,提升产品力,才能对冲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备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终于出台。

2019-03-28

关于《柳东新区政校联盟引才育才奖励办法》的政策解读

44号)等精神,经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研究决,成立“柳东新区政校联盟”。

2023世界工互联网产大会——DOA/Handle工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主题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

以DOA/Handle为基础,围绕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培育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的标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吸引大批人才集聚,增加税源、促进就、激发活力,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23-09-20

中拉合作助推拉美新能源产发展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在拉美国家清洁能源项目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为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021-03-24

指导服务靠前 扶持政策到位——城中区85.4%的规模以上商贸恢复正常经营

记者采访获悉,截至22日,城中区规模以上农、规模以上工复工复产率100%,规模以上商贸服务复工复产率85.4%。另外,还有大量餐饮单位及各类商铺开始恢复正常经营。

光伏产接力棒——“东南亚”

)与贩卖新能源、新系统签订买卖电的合同与契约。

2020-03-04

医疗健康产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

  11月14日,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周开幕式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专家学者、高管等行人士共聚一堂,结合各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践,分享在生物医药产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思考。

2022-11-15

制造补链强链 多家上市公司走在前列

进口零部件价较高,增加了我国机床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开发产品及拓展客户群体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供应链的稳性。  针对机床行的发展瓶颈问题,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2023-03-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