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产能有望突破85GW | 耗时 24 ms

关于2025年自治区拟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业化项目)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大业决策部署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24〕10号)等文件精神,支持工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后实施业化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人工智+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力争到2027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100个标志性智品,打造100个人工智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家全国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创新合作中心和10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

车守护APEC会议闪耀国际舞台

杨杰介绍,东风柳汽进入秘鲁市场已经10年,伴随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崛起,东风柳汽的车型也在当地收获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

车守护APEC会议闪耀国际舞台

杨杰介绍,东风柳汽进入秘鲁市场已经10年,伴随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崛起,东风柳汽的车型也在当地收获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赖。

关于2024年三季度工业经济政策——支持企业增增效拟补助名单的公示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4年三季度工业经济政策——支持企业增增效拟补助名单的公示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三季度工业经济工作政策措施的通知》(桂工信规范〔2024〕7号)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船舶企业生条件评价管理 办法(试行)》政策解读

2011—2019年间,根据《关于当前形势下保持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装〔2008〕283号),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工信部关要求,组织开展船舶企业生资质评价工作,定期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认定

在行业领先 为发展赋 ——关注我市上榜的2025年第一批广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柳州智绿连接系统限公司生线。8月12日,在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智绿连接系统限公司,一条条橙色的线束在生线上诞生,随即发往整车企业。线束是新源汽车的“血管”。

新型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把深化新型储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与扩大内需机结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推动科技创新和业创新融合,为建设现代化业体系和新 型源体系提供强大动

2025-05-14

提升源头创新

重点实验室是培育广西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的重要基石,主要是解决学科发展前沿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进一步全面提升广西可持续创新力。

我市举办专题培训活动 知识权赋 助力企业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冯浩)4月23日,一场主题为“知识权赋创新 护航柳州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培训活动在国家级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园举办,60余家企业代表及关行业协会、知识权和法律服务机构代表近百人参加

我市调整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 贴合实际需求 助推业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刘心蕊)7月9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我市近日对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进行调整,优化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位配比等管控指标,更好适应业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和助推业发展

我市两个项目获评广西工业遗 助力工业文化传承和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二批广西工业遗认定名单,柳州拖拉机厂和原柳州机械厂招待所获评第二批广西工业遗。柳州拖拉机厂是上汽通用五菱前身。

科技赋,“柳州甜”香飘更远

在糖料蔗区,一根根甘蔗高耸如林,长势喜人;在糖厂生车间,工人们条不紊地调试设备,迎接新榨季的到来。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从量看,我市成品糖同比增长41.5%。

自治区科技厅发布4个全业链科技创新 “尖锋”专项申报指南 加强技术源头创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4月24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广西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特色农林业、新源及储业链4个全业链科技创新“尖锋”专项2025年项目申报指南。

源汽车 “动脉血管”制造者

石硕介绍,2021年下半年投后,公司走上发展快车道:2022年,公司完成上规;2023年,高压线束、充电接口品配套超过15万辆新源汽车;今年预计配套超过50万辆新源汽车,值同比增加4倍。

数智赋销两旺 ——聚焦柳化氯碱以数字化管控实现销提升

柳化氯碱副总工程师兼烧碱分厂厂长吴德焕用一句话,解析了数字增长背后的根本原因:企业全力推进数智赋行动,积极搭建业园智慧平台,为化工生配备“智慧大脑”,生过程实现了生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多系统数据互联

生态为基筑底色 工业赋谱新篇

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震就三江如何谋发展、困局,分享了清晰的思路与力的举措。

2025-03-22

市钢铁(色金属)业攻坚小组多举措推动业发展 延伸业链 提升价值链

柳钢炼铁总厂二烧车间烧结班长刘玉富说,烧结环冷废气余热利用工程投后,不仅将钢铁生中的余热转化为电,还大幅降低烧结工序碳排放,预计每个月可创效3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柳车”+“广西竹” 一桩好事多方受益 各方联动推动“以竹代塑”项目落地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通讯员李宋娟报道摄影)一项科技创新,既推动汽车品提升性、降低成本,还助力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这样的好事?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

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好理解把握关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节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作出如下解读:一、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具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序发展光源、硅源、氢源、可再生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