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产业链率先复苏 | 耗时 28 ms

蔚来整车工厂暂停生,新老车型交付迟缓

另有接近蔚来的人士对36氪表示,蔚来在合肥经开区的汽车园Neo Park近期同样处于封闭管控,F2工厂的整车生线也暂停运转。截至发稿,蔚来方面尚未对上述消息进行回应。

2022-11-02

“中企带来最进风电技术”

中国、希腊两国企共同经营的色雷斯项目4座风电场,成为两国在能源领域打造务实合作新亮点的一个缩影。

2019-11-11

国家级进制造集群增至45个!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伴随着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等20个集群在工信部第三轮进制造集群决赛中胜出,我国重点培育的国家级进制造集群增至45个。  

2022-12-19

新能源汽车过剩风险积聚 建议提高技术门槛

但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行发展也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充电及加氢基础设施不足、整体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一系列现实瓶颈亟待破解。

2019-06-25

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支持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疫情防控支撑工作的通知

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有关行协会/联合会,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部署,发挥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支撑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如下

迎挑战 谋合作 促发展——我市与北海来宾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园联盟

12月14日,柳州、北海、来宾人力资源服务园联盟在广西(柳州)人力资源服务园举办签订仪式,标志三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储能火爆:两年前创差点破,如今起死回生

是政策出台的密集程度出乎内人士意料。一位行人士告诉36碳,储能行几年才出台一个政策,现在一年能出台几十项政策。

2022-08-17

革命性电池问世,充电8分钟续航400公里,能循环使用1200次

虽然受制于电化学技术水平,电池革命迟迟没有到来,但这并不妨碍各国的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不断升级电池技术,试图通过创新,提前抢占市场机。

2021-09-15

储能商化之路还要走多远?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工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进储能技术研发

2019-07-16

铮铮铁骨铸就工柳州脊梁——“柳州工70年”之冶金行发展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即日起,本报开设“柳州工70年”栏目,从工形成及发展的角度进行系列报道,再现柳州人开明开放、敢为人,创新创、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敬请读者垂注。

可享50%至100%的房租补贴——市商务局出台政策扶持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园区入驻企发展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韦玲)“为进一步促进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提质升级,对经审核批准的园区入驻企实施房租补贴。”

家电企“换思路”再圆“造车梦”

20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驱动中国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车头。此时,亟待寻找新增长点的家电再度重启“造车梦”。不同的是,这一次多家企将目光锁定在“汽车零部件”上。

2023-08-02

山西绘就地热能发展新蓝图

省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山西省地热能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推动地热能发展形成“一核引领、两极延伸、多点支撑”的布局

2023-05-04

“氢”装上阵 贵州再升级

煤炭是六盘水的最大支柱,煤炭的能在6000万吨左右,煤炭工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增加值超过60%。煤炭贡献的税收占六盘水税收总量1/4以上。

2019-08-26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大力推动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 开创工和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将严格按照部党组的工作要求,从管战略、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的宏观层面,谋划好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从加强服务行、加强服务企的微观层面,保障好信息技术的发展质量,同时,密切跟踪发展前沿动态,夯实技术积累

2022-01-17

固态动力电池量提前?

他们为什么有信心将其量化?其商竞争力如何?郑博伦介绍了辉能目前品的六大性能。性能1:高安全固态电池最令界期待的就是安全性。

2019-12-18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的金融支持 确定促进汽车消费相关政策

会议指出,近段时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相继出台一系列保供、助企政策,在有效防控疫情同时有力推动了

赣锋锂固态电池商化提速

2016年,赣锋锂电设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并建设全自动聚合物锂电池生线,兼顾固态技术的研发与商化,是国内较早从事固态电池化开发的企之一。  

2023-02-08

探寻能源行的“摩尔定律”——储能技术是能源数字化的关键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点基本共识:1、电力将是未来零碳社会的最主要能源形式;2、以风、光为代表的低碳能源占比需大幅度提升;3、能源的生、传输和使用效要持续改善;4、能耗需要控制,但减碳不等于减能

2022-03-09

“云边端”三位一体,华为云又为制造带来了“好消息”

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工互联网构筑发展新优势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从工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工需要聚焦整个、供应的集群式数字化转型。

2022-05-17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