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五菱新能源车 | 耗时 28 ms

柳州汽闪耀国际舞台 上汽通用第80万辆出口下线

企业第80万辆出口下线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通讯员邓薇报道摄影)“第80万辆出口,下线!”

型大量 “神话” 造宏光MINIEV连续十个月获国内市场销量冠军

12月16日,上汽通用宝骏基地总装间制造工程经理袁玉柱激动地说:“这是国内市的‘神话’,意味着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尺寸加大 外形时尚“国民神宏光再出升级版

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昨日,记者从上汽通用获悉,被称为“国民神”的宏光家族又添成员,全宏光PLUS将于10月中旬上市,型针对身尺寸进行加大,外观也变得更加时尚。

首批佳辰发运全国

4月18日,上汽通用旗下首款Ling OS 7座家用——佳辰(见下图),首批正式发运全国,将于4月下旬开启预售。

上汽通用好多集团紧密合作签署20亿元购协议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昨日上午, 2020年互联网汽经济暨毛豆百城下乡广西(柳州)汽品牌专场活动在柳州螺蛳粉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

瞄准市场和客户需求——工业公司 获两项行业大奖

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通讯员邹兰兰报道摄影)7月4日至5日,2020第三届中国产业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工业公司携多款型参会,并获得“金熊猫奖”最佳用户评价奖、技术创奖。

2022年全球汽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公布 工业公司连续年上榜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周枳伽)近日,《美国汽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22年全球汽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全国有10家企业入围。

年度成绩单出炉:“”大喊666 特斯拉重磅降价抢跑2021

2021-01-05 08:21:40 财联社2020年圆满收官,12月的销量数据也已出炉,2020年的市场竞争激烈。

2021-01-05

柳产再次名扬印尼 上汽通用成为第十届世界水论坛官方指定用

150辆来自上汽通用作为官方指定用,不仅服务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学界、企业、国际组织等官员和代表,也向全球展示中国制造、柳州的风采。

实现长城架供货超3.3万台造获 “最佳交付”认可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周枳伽)面对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2020年柳州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公司)实现长城架供货超3.3万台,关键焊缝熔深检测合格率100%,收到重庆市永川区长城汽零部件有限公司颁发的

我市产销两旺

随着国家以旧换政策的推动,我市产业持续迎来利好,产业链上下游不少企业,在这个国庆假期忙不停。“工厂全天不停工,目前约有1000名工人参与生产,今晚我们也为在一线加班的工人送上了节日福利。”

“智造”促发展 驶入“快道”

于2023年10月投入使用的岛式精益智造工厂,让上汽通用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上汽通用“智造”实现产业发展,是广西产业加快龙头企业智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与日本ASF签署量产协议柳产将驶向日本市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通讯员邹束英)9月2日,广西汽集团所属公司柳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与日本ASF株式会社在柳州举行G050项目量产合同签约暨OTS样交付仪式,标志着柳产驶向日本市场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上汽通用再传捷报小型纯电动 销量突破30万辆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2020年,我市产销突破18万辆,同比增长超170%。

打破“圈层” 释放活力位列民族汽品牌认知度和保值率第一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汽消费论坛上,中国汽工业协会联合汽之家发布“2020年中国汽消费指南”,在汽之家CBBV(基于客户的品牌价值)品牌矩阵中,位列民族汽品牌认知度第一

让“E300”变得更聪明上汽通用探索汽四化”发展模式

近日,上汽通用技术中心总监赵亮试驾着还未上市的宝骏E300(见下图),向记者介绍该企业探索汽四化”转型创产品。

顺应需求 应时而生——从“”推出适应市场所需的售货说起

近日,面对全国疫情形势全面好转,国家刺激消费复苏,品牌在原有型基础上,仅用5天研制出适用“地摊经济”的一代荣光翼开启售货,为众多从业者带来更加便利的出摊模式。

全国汽物流行业年会在长春召开 工业喜获创

日报消息(记者荣瑶)近日,2020全国汽物流行业年会在长春召开。作为中国汽物流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行业盛会,共有各汽生产企业、零部件制造商等共计400个单位聚集而来。

“动脉血管”制造者

据悉,高压线束是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连接的载体,承载电力传输的重任。“通俗地说,可以把高压线束比喻为人体的动脉血管系统,是保障量安全传输的关键纽带。”

成绩亮眼 领跑市——上汽通用5月海内外销量全面“飘红”

今年1月至5月,上汽通用累计出口13588辆,同比增长47.7%。如今,不断的“神”出口至40个国家,覆盖中南美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注入强劲动力。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