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能源、零碳园区、零碳建筑、零碳交通…在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零碳未来被我们赋予了太多期许,而推进绿色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零碳未来的必由之路。
多国石油企业抢占氢能赛道面对国际复杂多变的能源环境,以及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内在需求,通过风光电制备氢气,快速跨越产业先导期,以资本换时间,以示范促产业,进而实现主流产氢方式从灰氢向蓝氢、绿氢的转变,是未来规模化发展氢能产业的必然选择
2019-04-01 15:38:24 中国环境报近日从中广核举办的201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暨校企合作——中国企业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课题研究启动会上获悉,2018年,中广核坚持稳健经营、创新发展、深化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因氢能来源广泛、清洁低碳、能量转化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备受推崇,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并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扶持。
9月3日,以“低碳发展 氢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太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共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问题。
2020年12月12日,由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倡议举办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中印尼两国人民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下,精诚合作,共克疫情,在印尼这一“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打赢这一国际化电力项目建设的收官之战,这是浙江火电继1号机组投产后再创印尼能源建设新佳绩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2020-11-11 10:14:02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李惠钰 当前,中国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欠缺、电网调度运行方式较为僵化,已成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掣肘
当前宁德时代正处于全球扩张的高速阶段,2020年,公司已明确三大战略发展方向及四大创新体系,三大战略发展方向包括:坚持“以可再生能源和储能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
如2019年6月,广东省发布地标《陶瓷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要求广东省陶瓷企业2020年7月1日起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执行20mg/m3、30mg/m3、100mg/m3的排放限值,彼时有业内人士指出
万华化学将蓖麻的健康环保特性注入到聚醚多元醇的研发过程中,采用可再生植物油并结合自身低碳产业链资源,开发出生物基聚醚产品WANOL®FB340&350,广泛应用于家具和汽车领域,具有低碳环保、天然健康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公约的发达国家要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对于发展氢能方面优势,顾大钊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很多产业和氢能互补性非常强,可以实现协调发展,氢能可以说是国家能源集团耦合传统矿石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一个重要媒介。
2020-03-18 08:26:37 前沿材料富士经济预测,锂离子二次电池世界市场在2020年将突破5兆日元(约合人民币3335亿5千万),2023年将达到8兆823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69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