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二氧化碳变“万能溶剂 | 耗时 34 ms

“金中贵族”月涨超15% 氢发展为行业带来新动力

“一个季度内需求呈现如此悬殊的,主要因素正是疫情。”邓伟斌认为,季度正处全球疫情初期,流动性危机使包括黄金在内的贵金属价格都大幅下跌,到三季度随着各国出台对冲政策,铂金的投资需求也跟着上升。

2020-12-15

深度 | “双”目标如何尽快落地?天合光先一步给出“参考答案”

对内:注重绿色生产,提升使用效率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中和,自此“达峰”与“中和”这一目标成为了源行业的头号任务。

2021-03-22

专家:中国经济绿色低转型持续发力

中国植树造林不仅利于国民福祉,也对延缓全球气候暖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作用巨大。

2020-11-04

达峰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发展形势

气候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转型是应对气候的必由之路,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

2021-04-18

大陆核电发电量已超法国,居世界第

仅次于美国的94台9655.3千瓦和法国的56台6137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位。

2021-02-08

未来依靠电力可以实现零生活,电还自行买卖!

2020-11-12 12:24:36 罐头岛屿英国首相鲍里斯之前关于气候的演讲给人的印象是,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光源、氢源、离岸风、大量的捕获和储存技术。

2020-11-12

经济观察:走向中和 中国火电如何转型?

作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源的国家,中国的源结构调整和电力零需要火电如何转型?

2021-09-07

关于推动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源消费电力、电力生产低、生产消费信息”正加速演进。

关于推动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源消费电力、电力生产低、生产消费信息”正加速演进。

我国乘用车近10年排放逐年降低

我们发现,2010年-2019年期间,中国乘用车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的排放量(中国乘用车单车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排放的平均值)逐年递减,由2010年的243.6gCO2e(当量)/km减少至2019

2020-09-09

“十四五”规划关于排放方面的内容及解读

按照文件,全国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当量,即综合源消费量约1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将被纳入重点排放单位。“目前,发电行业已做好准备。

2020-11-17

在中国,光伏是一个很反转、很多的行业。比如,它曾缔造过最精彩的造富故事,但最终却让很多人输得体无完

从营业总收入来看:28家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合计11237.36亿元,通威股份、隆基绿、特电工、天合光、晶科源、晶澳科技等前六名的营业总收入一共是6109.6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39%。

2023-06-28

要向氨方向转!一体将来!

研究发现,氨作为高效储氢介质,具有高量密度、易液储运、安全性高和无排放等优势。此外,专家指出,目前氢源汽车存在明显的长尾效应。人类所使用的无燃料不仅有氢,还有其他燃料。

2022-01-04

2020年华为园区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达1260

目前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ICT技术一直致力于使用更少的量来传递、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以及在量系统中通过数字技术来降低耗。

2021-07-26

中国建中标陕西韩城50.6MW风电施工总承包工程

2019-06-11 13:46:36 安徽电建一公司近日,中国建华东建投安徽电建一公司中标韩城润阳新源一期50.6兆瓦风电施工总承包工程,负责风场土建、风机箱设备安装、送电线路和升压电站建设

2019-06-11

到2040年亚太地区脱支出将达3.5亿美元

这必须包括对核,水电,太阳,风和氢的投资,从现在到2040年,这些投资统称为零源。亚太地区的大部分脱法律和法规将来自电力和交通部门,因为这两个部门去年均占该地区排放的50%以上。

2019-11-20

先行者!数字创新赋打造端对端零产业链

西门子提出将以数字创新和跨领域知识与经验,在中国携手各方伙伴共创绿色生态,赋打造端到端的零产业链,助力中国实现“双”目标。

2021-09-13

未来10年日本将向氢等环境技术投资30亿日元

2019-10-12 08:06:32 链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在首相官邸召开了应对全球暖的官民国际会议,参会人员主要是致力于解决环境问题的产业人士和研究团体的专家人士。

2019-10-12

展望全国市场与金融发展

一、我国交易市场发展(一)定价与交易根据世界银行定义,定价是对温室气体排放以每吨当量为单位给与明确定价的机制,基于确定的价格,以“谁污染谁付费”为原则,将部分排放产生的社会成本内部

2021-07-05

钱智民、李俊峰、张雷做客央视《对话》:中和倒计时

李俊峰长期从事于可再生源领域,是我国源与气候领域的资深专家。他表示,我们现在是最大的排放国,我们要减排,两个减排,减污、降,这个都需要我们源的转型,不得不改。

2021-04-13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