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厅科〔2025〕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为切实发挥标准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5月28日上午9点,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国家地热能中心、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
但在城市供热走向绿色、高效的过程中,区域供热也经历着由单一热源走向多种热源、以化石能源为主到可再生能源、余热等清洁能源的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有哪些供热方式可成为主流?
这个能源岛由长沙理工大学主导研发和首创设计,历时两年正式落地“火洲”吐鲁番,创新性采用离网式冷热电综合储能与供能,标志着该校科技援疆迈出“硬核”一步。
谈及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勇直言不讳。陈勇院士图陈勇认为,应当合理科学地制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优先发展生物质能,同时大力发展地热能与热利用技术。
8月12日,本报刊发调查报道《10台机组9停运,青海火电怎么了》,引发了行业对青海火电企业生存困境以及如何“求生”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青海供热市场较大,一年中有近6个月供暖季。
中国石油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企业,截至3月28日上午,中石油市值达1.02万亿元。攻克难关 精准设计施工地热能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且稳定可靠的特点。
2020-07-29 08:09:13 中国科学报 作者: 李惠钰 近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国际地源热泵高层论坛组委会获悉,“挪宝集团·2020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
为此,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在其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发展生物质供热要制定独立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优先支持、发展生物质能”,要让生物质能的政策享受与风、光、水、核等一致且公平的待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转发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国)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员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桂科发〔2025
生物质发电就是这样一个在电力发展与污染防治中间的平衡点。说起环保发电,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可再生资源发电,相比传统的疫水力发电为首的可再生资源发电,生物质发电没有地点与环境的限制。
截至2019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64亿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水电装机3.55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999万千瓦)、风电装机1.9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9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
近日,陕西省地热协会会员大会暨2022年年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公布了“首批陕西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名单,《中国地热》杂志编委单位——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高新院区地热清洁供暖工程项目榜上有名。
“核谐之美、万物共生”。近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报告《中国核电2022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以下简称报告)。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