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26日发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渗透率提高至5.4%。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3年超过100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这意味着我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智能化改造为抓手,不断进行“二次创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智能制造”的光彩。
魏锁指出,当今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与此同时,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加快,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柳州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有力支撑万亿工业强市建设。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谢耘)8月13日,广西贸促会和建行广西分行联合主办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先进制造业云上对接会举行,为境内外百余家来自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新材料、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的企业搭建跨境贸易与投资的桥梁
2019-11-29 09:16:38 央视我国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日前在山东海阳正式投入运行,项目实现利用核能为居民供暖,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提供了全新方案。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的通知》。我市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认可。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让柳州人引以为傲,让外地人知道柳州的,不只有柳州螺蛳粉和五菱汽车、柳工挖掘机!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荀诗媛)9月16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2年度自治区备案众创空间名单》,全区共有17家机构被评定为自治区备案众创空间,其中柳州恒丰创业园众创空间入选。
疫情来袭,抢时间就是强生命。自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第一家宣布跨界生产口罩的汽车企业以来,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完整的口罩产业链,具备日产口罩300万只的能力。
然而,我市仍有不少企业业绩抢眼,甚至一些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达百分之八九十。为何这些企业“半年考”能考出“高分”?记者深入一个个车间寻找答案。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8日讯(记者 魏金金)27日,文化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讨会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京召开。
时间紧、任务重,市生态环境局抓监督促指导,既当“监督员”又当“指导员”,推进全市排污许可发证工作。截至6月15日,我市91个行业应登记企业1759家,实登记1759家,登记完成率100%。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朱柳融)6月24日,“丝路工坊”中国—马来西亚铁路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暨2024年中马铁路技能培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
日报消息(记者韦斯敏)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我市率先成功发行广西首支证监会核准绿色公司债券,主要用于支持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绿色产业开发建设。
他说:“我们需要满足的不仅仅是欧洲汽车行业的需求。”“我们还要出口到世界市场。”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补充说,该计划对欧洲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以此可以保持法国与中国和美国的竞争能力。
《报告》指出,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显著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江宏坤)“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23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有效发明专利5226件,同比增长18.16%。”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2022年Q3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宁德时代营业收入973.7亿元,同比增长232.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188.42%。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电话:0772-2827563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5 桂ICP备06011433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