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严控排污 | 耗时 14 ms

山东推进许可全覆盖

面对突如其来的峻疫情,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作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疫情防许可管理工作。”

2020-03-24

甘肃兰州完善黄河兰州段染源查清单

做好黄河兰州段流域保护以入黄口核查为主线,强化流域染防治,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和黄河兰州段流域水环境安全。

2020-09-08

江苏连云港修订重染天气应急减清单

据了解,连云港市重染天气应急减清单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企业装备水平、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监测监水平、放限值和运输方式等绩效指标,对钢铁、石化、铸造、水泥(含粉磨站、水泥制品

2021-01-11
广西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之企业质量策划、<em>控</em>制与改进培训顺利举办

广西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之企业质量策划、制与改进培训顺利举办

根据广西民营企业家日工作部署要求,2020年10月16日,我中心与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经济开发局在阳和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二楼会议室联合举办企业质量策划、制与改进培训,70多名企业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超9成陶企需改造 臭氧染问题

,该类企业重染天气应急减期间可免于停产、限产等。

2020-06-16

不只是经济,碳放领域也存在重的不平等性

2020-09-28 09:01:39 cnBate据外媒报道,在碳放空前增长的25年关键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1%人口造成的碳染是31亿穷人(构成全球人口近一半)造成的碳染的两倍多。

2020-09-28

天津多措并举防臭氧

天津市大力削减挥发性有机物的放,从而有效防臭氧染,达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的。”

2020-07-22

云南推进土壤染防治 重金属染物放量下降

2020-01-03 08:45:37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列入染源整治清单的企业中,已有60家完成整治;全省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染物放量比2013

2020-01-03

新疆和田:抓好染源头制工作 打赢土壤染防治攻坚战

和田地区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制土壤染源头为抓手,积极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监管,坚决打赢土壤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把环境准入关。

2019-05-28

印度首都新德里遭遇重空气

新华社/图印度首都新德里近日遭遇重空气染,3日,天空雾霾依旧未散。印度空气质量预测及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新德里1日的整体空气质量指数已达到484,为今年以来新德里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天。

2019-11-04

山西启动违法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

对已完成整改事项,开展“回头看”,染反弹。三、重点单位超标问题清零具体目标:国家、省通报和挂牌督办的重超标重点单位,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整改,实现达标放。

2019-07-02

河北廊坊市持续实施16项臭氧染防措施

,我市抓住机遇、背水一战,强力攻坚,制定出台了《廊坊市9月份臭氧染防治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攻坚方案》),全力抑制臭氧染,扭转当前臭氧染防不利的被动局面,争抢优良天。

2020-09-04

湖北武汉多管齐下守护一江碧水:防工业农业染,强化生活水治理

、农业制、生活水治理等为重点,全面统筹推进碧水保卫战各项工作任务。

2021-03-22

河北承德扬尘重的企业将被列入失信名单

》),承德市将对扬尘重的企业列入失信名单,并作为审批贷款的重要依据。

2020-07-10

突发水染需要联防联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资料显示,突发水染事件处置经常面临地势险峻、水文条件复杂等状况,染物进入水体后难以制,围堵拦截、投药降等措施难以按照预期发挥作用,可溶性染物大多依靠稀释达标,油类等不可溶染物回收效率不足

2020-07-02

查扬尘染!《江苏省宿迁市扬尘染防治条例》解读

但在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的不规范施工、物料运输车辆的随处遗撒等造成了重的扬尘染问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成为大气染主要原因之一。

2020-06-04

陕西以“清单管理”创新许可监管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染物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许可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2020-04-08

北京PM2.5连续七年下降创新低 全年无染日

全年优良天数为240天,无染日。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另外,北京正在开展PM1研究性监测。

2020-01-06

监管单位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许可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许可证是对单位进行生态环境监管的主要依据。

2021-11-02

《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的指导意见》下发

在环评工作中,统筹开展染物和碳放的源项识别、源强核算、减降碳措施可行性论证及方案比选,提出协同制最优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探索实施减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2021-06-02
返回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