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搜索关键字:专家纵论新能源汽车行 | 耗时 41 ms

柳州“产才融合”创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举 柳州高校就业联盟成立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李汶璟)5月16日,在广西(柳州)职业技公共实训基地,科创中国——2024年“龙城人才周”之柳州“产才融合”创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举

沈承鹏:氢燃料电池发展喜提加速键

利好氢两大产业对于氢和燃料电池产业而言,上述两项政策无疑是重大利好。

2020-06-04

大众终止电池投资?

据中工网获悉,11月28日,大众品牌首席执官表示,“如果欧盟的决策者不长期控制不断上涨的价格,那么该公司对德国和欧盟电池工厂等工业项目的投资将无法进。”

2022-12-06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销售量达到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2020-11-04

接盘恒大与引入特斯拉,广是接盘侠还是搅局者?

在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智产业”被列入广州市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还被定为“三大兴支柱产业”之一。

2022-03-02

产品价值颠覆传统MPV市场 风游艇夺下MPV关注度榜单第一名

5月7日,东风风游艇以10.85万的日均关注度,夺下MPV关注度榜单的第一名。风游艇以游艇级七座的产品价值颠覆了传统MPV市场的用选择,为用户出方式提供了价值。

中国电动充电技术发展迅速

受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据《日本经济闻》近日报道,在电动充电和电池更换相关利申请方面,中国企业的势头越来越猛。

2023-05-23

德国2021年电动年产量要超中国?麦肯锡发布《2020电动指数》

首先,德国政府对补贴很难持续,每年170万辆电动意味着德国政府需要上百亿欧元的补贴,德国政府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大额的投入。

2020-03-12

通用五菱推出氢燃料电池型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荣瑶)昨日,上通用五菱旗下氢燃料电动试制正式亮相。据悉,该型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早在2019年,上通用五菱就启动了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工作。

广石墨烯电池将进入量产测试

广掌握的3DG公斤级小试制备技术,已初步完成吨级中试产线的工艺设计和产线布局,在领域及复合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成型力,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等问题也逐步突破,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领域可会是移动设备

2020-06-05

康迪业遭做空 引发中概股股集体大跌

2020-12-01 09:33:52 浪财经综合中概股周一收盘多数下滑,股集体下跌,康迪业收盘大跌逾28%,因遭遇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做空。

2020-12-02

从普通钳工到“大国工匠”——记广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郑志明

编者按10月2日《广西日报》刊发文章,报道广西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郑志明,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大国工匠”,20多年以来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完成工艺装备933项的事迹。

柳州市生产累计突破3000万辆

柳州目前拥有整企业5企业4,规模以上零部件生产企业305,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风”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

2023-02-02

欧阳明高:中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表示,我国技术在全球市场已处于领先地位,相比燃油领域领先很多。

2020-10-14

10月乘用零售销量达184万辆 市场潜力大

市场潜力大方面,10月,乘用批发销量6.6万台,同比下降45.4%,环比增长1%。10月,纯电动乘用批发5.1万台,同比下降46%,环比增长7%。

2019-11-11

博鳌传来好消息,股集体异动 万钢:最佳选择是氢

情数据显示,早盘多达14只概念股触及涨停。

2019-07-03

博会零部件展成绩不俗总成交金额达21.3亿元,其中柳州企业12.89亿元

日报消息(记者罗秋振)第九届中国-东盟(柳州)工业博览会零部件展暨机床(智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展览会,昨天在柳州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 推动光伏储技术发展

补贴转向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光伏储技术发展在2019年的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将不再享受补贴,而其他型的补贴幅度也大幅缩水,对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04-03

宁吉喆:鼓励限购城市增加购置限额 买适当补贴

2020-08-06 13:48:54 央视网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叠加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上半年,中国经济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20-08-07

比亚迪推进“油电同价” 助力加速渗透

随着中国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叠加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创力等因素,正促使头部企业加速推动型对传统燃油型的替代。

2023-04-03
返回顶部 关闭